2024年貴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⑴
貴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
2025年3月31日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貴陽市落實“十四五”規劃、推進“強省會”行動的關鍵一年。全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持“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推動全市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綜合實力穩健提升。
一、綜合
根據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5777.41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5.1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740.41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3821.83億元,增長5.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8846元,增長2.8%。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60.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96萬人,增長3.12%,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1.63萬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0.52%。年平均人口650.27萬人,增長3.03%。
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7:30.1:66.2,“三二一”結構繼續鞏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6%。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5%,服務價格上漲0.7%。
年末共有經營主體107.4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0.1%,其中企業主體38.24萬戶,增長5.3%。全年新設立經營主體1.14萬戶,其中企業主體4467戶。
二、農業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5萬畝,比上年增加7.1萬畝,增長5.5%。其中,稻谷播種面積31.66萬畝,下降6.0%;玉米播種面積66.26萬畝,增長17.1%;豆類播種面積13.13萬畝,增長2.7%;薯類播種面積21.22萬畝,下降6.2%。
全年糧食總產量43.72萬噸,比上年增加3.57萬噸,增長8.9%。其中,夏糧產量4.17萬噸,下降4.1%;秋糧產量39.55萬噸,增長10.5%。
全年豬、牛、羊、禽肉“四肉”產量17.06萬噸,比上年增長3.3%。禽蛋產量2.45萬噸,增長38.6%;生牛奶產量2.01萬噸,下降28.5%。
全市高標準農田面積占耕地面積46.6%。農業機械總動力170.44萬千瓦;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1.12萬臺(套),實現機耕面積321.11萬畝,機灌面積52.37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機播面積44.95萬畝,增長33.6%;機收面積122.26萬畝,增長40.4%。
全市水產品產量4309噸,比上年增長8.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76.32億元,比上年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3)增加值增長9.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9.8%;民營企業增長10.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4.0%。分單位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增長8.6%;小微型企業增長14.3%。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7.1%,制造業增長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園區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1.8%。
全市37個工業行業中,22個行業增加值呈正增長趨勢,其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煙草制品業占比30.8%,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占比10.6%,增加值增長5.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占比10.0%,增加值增長30.2%;醫藥制造業占比6.7%,增加值增長5.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占比6.5%,增加值增長30.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六大重點產業(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9.3%。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7%,占比9.6%;磷及磷化工增長27.5%,占比15.9%;鋁及鋁加工增長25.3%,占比7.6%;電子信息制造增長22.0%,占比3.9%;健康醫藥增長5.4%,占比6.8%;生態特色食品增長1.9%,占比5.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94戶,比上年減少9戶;營業收入3128.01億元,增長10.4%;資產負債率61.1%,下降0.5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84.85億元,增長17.1%;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75.08元,增加0.49元。
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產品179種,其中98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54.7%。正增長的產品中,71種產品產量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辣椒制品19.57萬噸,比上年增長18.2%;磷酸(含量85%)185.84萬噸,增長367.7%;汽車14.28萬輛,增長214.7%,其中新能源汽車10.22萬輛,增長超31倍。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567.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592個,比上年末增長10.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比上年增長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
“數谷”建設持續發力,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增長27.9%,帶動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2.9%;“一圈兩場三改”成效明顯,改建類項目投資增長231.2%;“生態立市”戰略協調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368.3%。
五、市場消費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46.99億元,下降2.6%。
按經營地分,限額以上單位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28.17億元,比上年下降1.5%;限額以上單位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82億元,下降44.7%。按消費類型分,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1095.50億元,下降2.8%;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51.50億元,增長2.1%。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24.4%,飲料類下降40.7%,煙酒類下降17.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4%,化妝品類下降41.1%,金銀珠寶類增長15.6%,日用品類下降48.7%,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7.7%,書報雜志類增長132.2%,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增長28.7%,中西藥品類增長7.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6.2%,家具類下降22.2%,通訊器材類增長38.8%,石油及制品類下降0.1%,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1.0%,汽車類增長9.1%,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47.9%。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98.72億元,比上年增長0.7%。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5.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5.6%。其中出口64.69億美元,增長19.8%;進口30.42億美元,增長7.6%。
全年批準外商投資項目數104項,比上年增長20.9%。實際直接利用外資0.85億美元,下降53.5%。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市年末市區道路總長度達到5845.48公里,道路面積約7111萬平方米。軌道交通車站數93個,換乘站6個,綜合客運樞紐2個。年末全市實有出租汽車19435輛(含三縣一市以及白云、烏當、花溪在內各管理轄區),全部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系統,全年載客車次總數約6534萬車次,客運量約7841萬人次,運營里程約3.3億公里。公共汽(電)車營運標準車3349臺,公共汽(電)車營運線路網長度3295公里,全年公共汽(電)車客運總量31880萬人次。
貴陽機場共有航線205條,比上年增加1條;通航城市達到121個,增加7個。其中國際地區航線17條,增加11條;國際地區通航城市15個,增加9個。全年各種方式完成旅客吞吐量2231.34萬人,比上年增長14.6%;完成貨郵吞吐量10.66萬噸,增長16.7%。
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246.4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4%,其中個人車輛擁有量226.62萬輛,增長7.6%。汽車擁有量200.50萬輛,增長8.5%。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8.71億元,比上年增長39.2%。快遞業務總量42.71億元,增長44.2%。電信業務總量104.97億元,增長12.0%。電信業務收入95.00億元,增長2.6%。移動電話年末用戶805.59萬戶,增長2.4%,其中,4G用戶數312.84萬戶,5G用戶數470.34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338.73萬戶,增長6.1%;移動互聯網用戶數761.36萬戶,增長3.9%。
全年旅游總人數16941.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6921.37萬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9.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23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8239.20萬美元,增長198.7%。
八、財政、金融
全年財政總收入98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2.05億元,增長4.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5.70億元,增長1.9%。
全市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840.81億元,比年初增加490.5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5664.62億元,增加468.8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4199.79億元,減少188.18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135.42億元,增加1788.3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余額4653.87億元,增加183.2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18476.97億元,增加1605.51億元。
全年保險保費收入2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6.8%。保險賠付支出98.67億元,增長16.6%。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授權專利10444件,其中發明專利3696件,實用新型專利5578件,外觀設計專利1170件。全市23家企業(機構)共登記數據知識產權157件,占全省的84%。202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206家。現有“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省實驗室2個、省重點實驗室13個、省技術創新中心2個、省科學家工作站20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家、省大學科技園1家、省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現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4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5個,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3家。
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有2057所(民辦學校785所)。其中,幼兒園有1163所,小學495所,初中209所,高中82所,中等職業學校56所,特殊教育學校10所,工讀學校1所,成人高等學校2所,普通高等學校38所,科研機構1所。
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23萬人,在校生3.62萬人,畢業生98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56萬人,在校生47.80萬人,畢業生13.1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15萬人,在校生8.90萬人,畢業生3.07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69萬人,在校生10.09萬人,畢業生3.00萬人;普通初中招生8.39萬人,在校生22.82萬人,畢業生6.34萬人;普通小學招生9.46萬人,在校生53.16萬人,畢業生8.32萬人;特殊教育招生783人,在校生3731人,畢業生732人;幼兒園入園5.83萬人,在園20.38萬人,離園8.03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2個,文化站148個,公共圖書館13個,圖書館藏書量407.27萬冊(包含電子圖書);廣播電視發射臺站6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全市年末擁有衛生機構3969個,其中醫院22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7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3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2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5個,鄉鎮衛生院75個,村衛生室125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9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急救中心(站)4個。床位總計52221張,其中公立醫院床位30210張,社會辦醫院11131張,中醫類醫院7465張,公立專科醫院541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261張。衛生技術人員7571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8110人,注冊護士36061人;公共衛生人員6399人,鄉村醫生938人;醫護比1:1.28,床護比1:0.69。
全市共有體育場地20063個,其中市級生態體育公園17個,市屬全民健身中心1個,室外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395個。體育場地面積2214.6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35平方米。當年新增注冊運動員1793人,累計確認注冊8197人。
全市擁有1所體育運動學校,注冊運動員3561人。擁有74個市級體育社會組織,其中體育社會團體40個,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34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4個。業余體校11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50個,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3個。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300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動50次。全年參加國內外體育比賽,貴陽代表隊獲獎牌65枚,其中,金牌29枚,銀牌18枚,銅牌18枚。
十一、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
全市15個縣級以上和56個農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100%。貴陽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時段平均等效聲級為54.3為54.3dB(A),道路交通噪聲晝間時段平均等效聲級為69.5dB(A)。
全市森林管護面積626.00萬畝,森林覆蓋率55.3%。綠化覆蓋面積為60816.6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為16364公頃;城區綠地面積為59907.09公頃,建成區綠地面積為15617.48公頃;城區公園綠化活動場地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為6839.45公頃,建成區面積為5998.45公頃;建成區居住用地面積為7317.72公頃;城區公園個數為139個,建成區公園個數為104個;城區公園面積為5401.69公頃,建成區公園面積為4613.46公頃。
全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為7879萬平方米,城區(不含三縣一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78.56萬噸,垃圾處理量為178.56萬噸,生活垃圾站轉運站座數為86座,每座生活垃圾轉運站轉運能力平均為104.24噸/日;公共廁所數量為1745座,全部達三類以上;市容環衛專用車輛設備數2410輛。
全市路照明燈盞數為26.70萬盞,安裝路燈道路長度為2807.78公里,城市照明總用電為7373.75萬千瓦時,城市照明燈總功率為21547.31千瓦。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7)為2.40,比上年下降10.8%。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9.5%,與上年持平。六項污染物濃度與上年比呈“四降一平一升”趨勢,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為14微克/立方米,下降17.6%;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下降21.1%;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下降16.7%;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為120微克/立方米,提高3.4%;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為0.7毫克/立方米,下降12.5%。
全年平均氣溫15.9℃,比上年平均偏高0.1℃,極端最高氣溫36.8℃,極端最低氣溫零下7.3℃。全年平均相對濕度78.8%;平均年降水量為1106.7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242.5小時。
十二、人民生活和勞動就業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7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3%。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城鄉收入比由上年的2.05下降到2.00。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38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29元,增長6.7%。
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1963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人數37026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65萬人,比上年增加0.41萬人。
十三、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全市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5.5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0%,其中離、退休、退職人員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8.56萬人,增長4.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5.49萬人,下降0.8%;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7.03萬人,增長1.6%;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76.65萬人,持平;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28.62萬人,增長1.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6.70萬人,增長0.2%。
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養老服務機構126個,養老機構床位數12485張,收養人數5839人。全年全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4.83萬人次。全年民政部門直接接受社會捐贈款132.43萬元。
注釋:
1.公報中所列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本文數據不做機械處理,表“...”表示不足最小計量單位。
2.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為當年價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及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
4.六大重點產業指裝備制造業、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電子信息制造業、健康醫藥、生態特色食品。
5.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項目投資和全部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
6.本文進出口增速為美元口徑,與人民幣口徑增速不同。
7.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與《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同步實施,標準內容可在環境保護部網站(bz.mep.gov.cn)查詢。
來源/貴陽市統計局
編輯/鄒婷鈺 責編/劉婭 審核/王營 終審/謝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