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之前,煩請各位讀者點擊一下“關注”,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所陳述的內容均來源于可靠的資料,具體說明會在文章中間部分詳細展開。
前言
有比較就會有差距!
最近,李嘉誠因為出售港口的決定受到了公眾的批評。實際上,早在1983年胡應湘提出要建造惠及國家和人民的港珠澳大橋時,就遭到了李嘉誠的強烈反對。
李嘉誠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建橋會損害自己的經濟利益。不過,他的反對并沒有阻擋住胡應湘推動建橋的步伐,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港珠澳大橋得以順利建成。
李嘉誠與胡應湘同為香港商界巨頭,但經過對比后,兩人之間的高低立見分曉!
胡應湘
伶仃洋海面上,一座宏偉的大橋橫跨東西兩岸。這就是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總投資達1269億元人民幣,宛如一條鋼鐵巨龍,將香港、珠海和澳門緊密連接起來。
這座大橋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充分展現了其工程的偉大。它極大地改善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的交通狀況,加速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進程,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能夠最終實現,離不開一位關鍵人物的堅持和努力。胡應湘出生于1935年的香港,他的父親胡忠是當時香港有名的“出租車大王”,家境十分富裕。
不過,優越的家庭條件并沒有使他成為一個只知道享受生活的富二代,相反,父親的教育讓他從小就培養了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胡應湘從小聰慧好學,對建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后來,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專門學習土木工程專業。
學業完成后,許多國外大公司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香港發展。他深知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臨著諸多困難,急需像他這樣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共同建設。
與那些只追求享樂的富人不同,胡應湘選擇腳踏實地,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始終懷揣著通過實業報效祖國的夢想。
他牢記國家的需求,愿意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回到香港后,胡應湘沒有接手父親的出租車生意,而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商業智慧,創立了合和實業集團。
在他的帶領下,合和實業迅速進入香港地產行業,并成功打造了許多標志性建筑,其中就包括高達66層、216米高的合和中心。時至今日,它依然是香港的重要地標。
當時,胡應湘的合和實業市值一度超越了起步階段的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可見其商業成就之高。
胡應湘并不在意個人名利和財富,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大陸,密切關注著祖國的發展動態。
通過好友霍英東的介紹,他了解到大陸正在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這讓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些事情。他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幫助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積極投身其中。
改革開放的春風與大橋夢
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改革開放政策如同春風般吹遍了整個中國大地,香港的商人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機會。胡應湘感到無比興奮,隨即登上了前往內地的列車。
然而,當他親眼目睹內地的真實情況后,發現實際情況與想象中的存在很大差距:基礎設施極為落后,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這并未讓胡應湘感到沮喪,反而激發了他更加熾熱的愛國熱情,他決心為內地的發展貢獻力量。
1983年,一個宏大的構想在他腦海中形成:建造一座連接香港和大陸的海上大橋,這就是后來的港珠澳大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設立了“2022基金”,積極募集資金,并啟動了相關可行性研究工作。
這個時間節點與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理念緊密相連。1997年香港回歸,而2022年恰好是香港回歸25周年,具有深遠的象征意義。
胡應湘滿懷期待地回到香港,試圖聯合其他商人一起投資伶仃洋大橋,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他的計劃遭遇了不少阻力,許多人表示反對,尤其是那些依賴船運盈利的老板們。
他們的主要擔憂是,大橋一旦建成,很多貨物可能不再走海運,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意,導致收入減少。這讓這些老板們十分焦慮。
李嘉誠的秘書甚至直接警告胡應湘,暗示他的行為可能會引發嚴重后果,勸他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妨礙他人。盡管面臨巨大的壓力,胡應湘依然沒有放棄。
他深刻認識到這座大橋對國家和香港的重要性,大橋的建設關系到香港的長遠發展。他明確指出,香港不是少數人牟利的工具,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共同發展。他相信大橋能夠促進大灣區的融合與繁榮。
利益的沖突與情懷的堅守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方案確定過程并非一路順暢,各方都在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澳門的加入促成了“一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最終方案,大橋因此更名為“港珠澳大橋”。
大橋名稱的排列順序反映了三地的出資比例,這是各方博弈的結果。李嘉誠先生一直不支持修建大橋,他認為現有的航運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修建大橋耗資巨大,投資回報周期也會很長。
他在珠海高瀾港的深水港項目由于貨運量不足,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他擔心港珠澳大橋建成后,生意會更加慘淡。
然而,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以及貿易發展局的多份研究報告顯示,港珠澳大橋可以為香港帶來眾多經濟利益和就業機會。
這或許與他擔憂的虧損情況有所不同,大橋或許能推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最終也能惠及他的港口項目。
即便面臨重重困難,胡應湘依然堅定地追逐著建造大橋的夢想。他全身心投入到項目的各項研究中,不斷優化設計,解決各類技術難題。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參與其他建設項目,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例如,他在廣州建造了中國大酒店,這是中國大陸首家合資酒店,為改革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他還投資建設了許多發電廠,有效緩解了中國大陸的能源短缺問題。為了慶祝香港回歸,他投資建設了虎門大橋,將其作為獻給祖國的禮物。這些工程均采用了BOT模式,運營一段時間后,所有權會移交給當地政府。
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他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財富奉獻出來。他還倡議將房地產利潤控制在6%以內,保障普通百姓的住房權益,這一舉措在當時的香港房地產行業引發了廣泛討論,也讓他與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產生了矛盾。
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福祉,他甘愿犧牲個人利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
時代的見證
2003年,國家決定興建港珠澳大橋,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消息傳來,胡應湘先生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無償提供給大橋項目組參考,并積極參與到大橋建設的各項工作中。
2009年,港珠澳大橋正式動工,歷經九年建設,于2018年順利通車。這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宏偉橋梁,以其卓越的工程技術,成為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輝煌典范。
在通車典禮上,已經83歲高齡的胡應湘先生感慨萬千:“到了這個年紀,我很少有什么遺憾了。”他的付出和貢獻,為大橋的成功建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推動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這句話,生動詮釋了一位心系祖國的企業家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真誠情感和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堅定決心。
他始終堅信,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極大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增強國家的整體競爭力。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源于他對國家和民族深深的熱愛。
這不僅僅是一座橋梁,更是他個人愛國情懷的體現,是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作出的一份貢獻。大橋建成后,胡應湘并未停下腳步。
2020年,他取消了長子胡文新的繼承權,原因是兒子打算將“花都新地標”的文化場館改為商鋪。父親心懷國家,兒子卻只看重利益,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89歲高齡的胡應湘,2024年仍在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積極推動“深圳-中山跨海磁懸浮”項目,并立志活到120歲,親眼見證項目的完成。2020年,在何鴻燊的葬禮上,胡應湘作為扶靈人,送別了這位同樣愛國的老友。
胡應湘的人生,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緊密相連。他的經歷并非只是一個成功商人的軌跡,更是一位杰出的民族企業家和慈善家的典范。
他的貢獻遠遠超出了商業成就,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善舉惠及了無數人,充分展現了他深厚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他的事跡和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銘記,從中汲取力量,激勵自己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胡應湘和李嘉誠,都是香港知名的商人,但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胡應湘一心想著國家,努力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資金。
李嘉誠則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在商業決策上精打細算,力求收益最大化。
結語
這兩位商業領袖的故事,讓人們思考經濟發展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究竟哪個更重要,又該如何平衡兩者。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因此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信息來源:
1.《最受尊敬的香港富豪,打臉李嘉誠,造福子孫寧舍千億身家》澎湃新聞客戶端 :2021-04-01 18:07
2.《港澳紅色印記丨胡應湘: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央視新聞2021-06-15 20: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