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爆燃致3死的事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本來不想聊這個事情,但是發現現在的問題好像跑偏了。這件事情到底是小米su7的缺陷?還是已經離世的三個人的操作不當?雖然追責令人心痛,但是要搞清楚,如果不是車輛設計缺陷的話,為什么現在所有人都似乎把責任歸結在了小米,歸結在了雷軍身上?
4月1日,一輛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發生碰撞后爆燃,導致車內三名年輕女孩不幸遇難。其實在智能汽車時代,事故責任到底該由誰來承擔?事故原因究竟是怪誰,有網友認為怎么現在變成開車出事故都怪車企了?還有網友表示:只要路上不是100%的車輛在智駕,我就不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算法。
目前根據小米公司公布的數據,事故車輛在碰撞前最后可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現場照片顯示,車輛在碰撞后發生爆燃,最終燒得只剩骨架。更令大家關注的是遇難者家屬反映"車門打不開",雖然有路人嘗試破窗救援,但為時已晚。
"AB柱完全沒有變形,但車門就是打不開。"遇難者母親再說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女兒22年就拿到駕照了,根本不是新手,這輛車她開了很多次從武漢到佛山。"
事故發生后第三天,小米創始人雷軍也發聲。表達了深切的悲痛,并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小米已成立專項小組趕赴現場,配合調查。"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但是說實話3年駕齡和車技好壞沒有必然的聯系,有很多人10年甚至20年駕齡,車開的依然是一言難盡。
有個網友的表述很中肯:現在的電車智能駕駛技術,本來就處在嘗新階段,不管是小米還是其它電車品牌,都不可能拍胸脯說它的系統是百分百穩定、安全的!消費品怎么選擇是消費者自愿的,既然你愿意嘗試新鮮的事物,就應該接受它可能出現的風險。這種情況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逝者已逝,也不好多說什么,但是也沒必要揪著小米,把事情放大化了!人家也在積極配合著,不是嗎?
而且筆者以為現在中美博弈,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美的競爭尤其是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和以特斯拉為首的美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最甚。而小米汽車這兩年異軍突起,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企業。這背后是不是有外部在炒作這件事情呢?很讓人迷惑,因為事情發酵的太大,太離奇了。
但是回到這個事情上,即便傳統燃油車發展了上百年也沒有完全解決安全問題,電動車想用十年就走完這個過程,難免付出代價。眾位新能源電車的消費者,如果過于的相信智駕的話,把輔助變為主導,那么這個代價說不定就是自己本身。
不過還是希望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讓三條年輕的生命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