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央視《面對面》節目中,知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談及中國制造業時,幾度哽咽。他在參觀比亞迪工廠后感慨:“這是一代人的驕傲。”他的剖析引發廣泛共鳴。工程師精神鑄就核心競爭力
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從“趕”到“超”
朱民指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厚積薄發的結果。早期,中國依靠“低價”打開全球市場;隨后,以“物美價廉”贏得競爭;而未來,中國將憑借“高科技+高性價比”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他以比亞迪為例,強調技術突破和工程師文化是關鍵。
比亞迪的成長印證了這一趨勢。它從代工起步,到自主研發刀片電池、云輦、易四方等核心技術,再到2024年銷量突破427萬輛,躋身全球前五。尤其在歐洲市場,比亞迪電動車售價是國內的兩倍,但依然憑借技術實力超越傳統車企,這標志著中國制造正從“低成本競爭”邁向“技術溢價”。
“中國最強的資源是幾千萬工程師。”朱民高度評價工程師群體,認為正是他們的堅持和創新,讓中國制造業走上全球舞臺。從實驗室的上千次試驗,到生產線上毫米級的精準打磨,每一份執著都在構筑中國制造的護城河。
比亞迪對此展現得尤為突出。2024年,其研發投入達542億元,累計超1800億元,全球研發人員規模位列車企第一。憑借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比亞迪正成為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朱民的淚水,既是對中國制造業艱辛奮斗的感慨,也是對未來的信心。如今,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超30%,工程師隊伍龐大,產業鏈優勢明顯。比亞迪的崛起,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中國制造整體躍升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