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已超出美國掌控,國家出手,李嘉誠這回怕是攤上事了,他旗下4家公司市值蒸發超781億。
本周五,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態,將對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給貝萊德財團一事,依法展開反壟斷調查。
而狡猾的李嘉誠,反手就給咱們玩了一出緩兵之計,據港媒透露,長和下周不會和貝萊德簽訂合同,這筆交易暫時擱置。
需要注意的是,只是交易暫緩,并不是終止這樁生意,既然李嘉誠做出了拋售港口的決定,他一定會想辦法盡快套現離場。
這筆交易之所以鬧出這么大動靜,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是一樁單純的生意,背后牽扯到中美博弈,關乎著中國海外航運安全。
尤其是這筆交易中涉及的兩座巴拿馬運河的港口,對中國而言意義非同一般,一旦落入美國資本手里,往后中國船只在巴拿馬運河這一黃金水道的航運安全,可能受到影響。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手很有必要,也很及時。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最后反壟斷調查成立,這筆交易被終止,也只是權宜之計。
長和只是擁有這些港口的經營權,又不是所有權,就拿巴拿馬運河的這兩座港口來說,長和的經營權到2047年就到期了。
而且這還是在形勢樂觀的情況下,如果未來美國持續向巴拿馬施壓,一旦后者頂不住壓力單方面撕毀合同,最終美國還是很可能得到這兩座港口,中國船只在巴拿馬運河的航運安全,一樣沒保障。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光要管長和和貝萊德之間的這筆交易,更要立足長遠提前布局。
還是拿巴拿馬運河舉例來說,它主要影響中國和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那么有沒有替代的貿易路線呢?
其實中國早有布局,去年11月中旬,由中企控股和投資開發的智利錢凱港投入商業運營,這座港口地理位置很優越,背靠南美大陸面朝太平洋,通航很安全。
據測算,這座港口啟用后,亞洲到南美洲的貨運時間,將從35天壓縮到25天,最關鍵的是美國的黑手管不到這里來。
除在別國投資建設運營港口外,中國保障海外航運安全的另一招,就是開發新航線。
例如眼下中俄合作開發北極航線,還有中泰之間磋商建設“陸橋”的事宜,尤其是中泰這個項目,一旦建成,中國商船就可以不用走馬六甲海峽。
當然,并不能因為咱們有應對風險措施,就對長和這筆交易放任不管。
李嘉誠
國家出手調查這筆交易,不光是對中國構成了一定風險,更重要的是樹立了極壞的榜樣,不妥善處理的話,后面可能有人效仿李嘉誠。
中方出手調查,就是告訴李嘉誠以及其他商人,生意不能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資本不能打著純商業的旗號,干著損害國家安全的事,涉及大是大非和大義大節,必須擺正立場,不能和稀泥,更不能數典忘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