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國人普遍都過得不好?!案】滹L”就是一個顯著標志,社會上大放各種“衛星”,胡亂吹噓生產功績。這一特征在農業糧食生產上尤為顯著,從而給人們造成了糧食獲得特大豐收、農業問題由此解決的錯覺。
對于這一現象,不是沒有人發現。然而,大環境之下,各級官員噤若寒蟬,底層百姓不敢說實話,這才讓謊言一直繼續下去。胡耀邦則不同,在那個特殊環境,可以說是最敢唱反調的高級干部之一,也做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那時,胡耀邦身為共青團第一書記,受中央委托,準備到各地省份進行一次調查,專門負責糧食問題。
1959年,元旦的鐘聲剛剛敲響,胡耀邦就帶著秘書、農業部的一些干部,乘坐火車于8日來到了貧窮、落后的貴州地區。不知道為何,貴州獨山縣似乎總是和“弄虛作假”綁定在一起,不論是現在的爛尾建筑,還是幾十年前的“浮夸風”,獨山縣都是反面典型。
胡耀邦一來到獨山縣,就見到了獨山縣的縣委接待同志。接待人員告訴胡耀邦:“胡書記,按照行程,我們要領你參觀獨山縣新建的青年農業科學研究院,這是縣委專門請了技術專家,提供糧食產量建立的機構。”
聽了接待人員的介紹,胡耀邦心想:“可以嘛,還懂得用科學的方法提高產量,想必不會太虛報數字。”
到了研究院,胡耀邦就問院長:“你們這里有沒有試驗田,我想去實地察看一番。”院長名叫韋興科,笑瞇瞇地回答道:“胡書記,有試驗田,不過現在天氣冷,糧食的生長狀況不是太好?!?/p>
胡耀邦還是堅持要去,韋院長也沒辦法,領著胡耀邦同志來到了試驗田。試驗田剛剛翻耕,還沒下苗。見此情景,胡耀邦又問韋院長:“眼前的這塊試驗田一共有幾畝?要是沒有災情,能收獲多少糧食?”
韋院長信誓旦旦地說道:“胡書記,別看這塊試驗田只有一畝多一點,但要是悉心照料,明年至少能打下3萬斤稻谷?!?/p>
“三萬斤?韋院長,你的肚子有多大?莫不是說笑。”胡耀邦邊開玩笑,邊神情嚴肅,望著韋院長。作為一個老革命,胡耀邦怎會不知客觀的科學規律,畝產三萬斤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但胡耀邦不好直接生氣,給韋院長留下了一些面子。
幾天過后,胡耀邦召集了貴州省縣一級的領導干部,對他們說:“同志們,有干勁當然好。可要是不實事求是,怕也不好。瞞得了別人,瞞不了自己,更瞞不了良心。如今,敞開肚皮吃飯是做不到的,不如宣傳上,放低姿態,別把調子定得太高?!?/p>
一年之后,情況仍沒有好轉,胡耀邦很是心急。為了挽救經濟上的危局,胡耀邦于1960年12月份參加了中央工作會議。
在會上,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對于農村日益嚴重的“浮夸風”是痛恨的。就在會議期間,胡耀邦的胞兄來到北京,找到胡耀邦,說是要購買一臺發電機,希望胡耀邦能幫幫忙。胡耀邦聽說家鄉的大隊要買一臺發電機,搞生產,認為是一件好事,就答應了下來。
事后,胡耀邦的警衛員李漢平找到了一家工廠,購買了發電機,運回了瀏陽,解決了大隊的生產和用電問題。
另外,胡耀邦還給胞兄寫了信,談到:“耀福哥哥,發電機已經買到,不日就可運到瀏陽。但下回來,千萬不要用生產隊的公款購買特產,我這里有一點錢,就當作購買特產的花費。有了發電機,專心生產,不要搞浮夸風,要實事求是,填飽鄉親們的肚子是大事?!?/p>
胡耀邦就是這么一個實事求是的好官、清官。在經濟方面,胡耀邦非常上心,也注重科學的方法,這讓很多干部都從中獲益。
參考資料《執掌共青團中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