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未成年人成長路上的堅實后盾,也是引領青春前行的明亮燈塔。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要“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最高院院長張軍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年來,恩平市人民法院深入推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秉持創(chuàng)新理念,主動履職盡責,延伸審判職能,精心打造“向陽花開”家事審判品牌,用司法溫度守護孩子前行的道路,以法治力量為他們撐起一片充滿希望的藍天。
實質化解鋪設未來光明坦途
青春本是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滿載著夢想和希望。然而校園生活中,同學之間爭執(zhí)打鬧、追逐推搡等情況時有發(fā)生,若矛盾得不到及時有效調解,便可能引發(fā)糾紛。
“小梁,是我錯了,我沒搞清楚事實就沖動傷害了你,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法院調解室內,小何滿含愧疚地向小梁道歉。
小梁和小何是初中的同班好友,小何聽信他人謠言,誤以為小梁散布自己的私人信息,沖動之下,兩人在放學路上發(fā)生爭執(zhí),小何不僅對小梁推搡毆打,還拍攝了視頻,這一系列行為給小梁造成了身心傷害。
事后,小梁在父母的陪同下,將小何告上法院,要求其刪除視頻并賠償醫(yī)藥費、精神損失費等費用。
法官認為,如果簡單判決,雖能解決當下的糾紛,但無法從根源上化解兩人的矛盾,還可能在校園里引發(fā)不良輿論,對孩子們的未來產生負面影響。
本著“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承辦法官岑淑君組織雙方當事人及監(jiān)護人到庭,采用“圓桌審判”形式進行調解。經過耐心釋法說理,小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家長也意識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最終,他們主動向小梁賠禮道歉,出具了書面道歉信,當場刪除不良視頻,并支付1萬元賠償金,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并順利履行完畢。
法官通過“圓桌審判”調解一宗涉未成年人人身損害案件
案件雖已審結,但工作還沒有結束。
在審判過程中,岑淑君察覺到小何的狀態(tài)有些異樣,便邀請了專業(yè)的心理導師為她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溝通中,小何逐漸釋放心中的壓力,從往昔的灰暗心境中走出,曾經黯淡的眼眸再度煥發(fā)光彩。
一份調解書,不僅是化解一件糾紛,更是糾正一段可能走上歧路的人生。
如何在有效懲戒同時實現(xiàn)教育挽救?圓桌審判、心理輔導、司法救助……恩平法院積極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路徑,每一步都走得堅定且溫暖。過去一年,該院為生活困難未成年人的家庭發(fā)放司法救助金9.4萬元,幫助3名失學少年重新走進校園,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融情于法 呵護幼苗健康成長
“大家想想,孩子還小,等他長大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陪伴,卻唯獨自己沒有,會是怎樣的感受?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執(zhí)行現(xiàn)場,法官的話猶如一記警鐘,直擊當事人的內心。
2021年1月,張琳與方明登記結婚,然而因婚前彼此了解不足,婚后頻繁爭吵,這段婚姻僅維持了不到8個月便匆匆落幕。
離婚后,張琳才驚覺自己已有身孕,商量后,兩人決定留下這個小生命。2022年4月,張琳順利產下兒子浩浩,產后她因病住院長達一年,年幼的浩浩便由方明及其父母照料。
出院后,張琳滿心歡喜地想探望兒子,卻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阻撓,無奈之下訴諸法庭。
恩平法院判決,在浩浩年滿十八周歲前,張琳每月可在指定地點進行兩次探望,但方明對判決置若罔聞,依然拒不履行義務。2024年9月,張琳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探視權執(zhí)行案不同于其他案子,無法通過常規(guī)執(zhí)行手段執(zhí)行到位,怎樣才能讓張琳實現(xiàn)長期且有規(guī)律的探視?這成了執(zhí)行法官劉引弟面臨的難題。
為解開雙方心結,劉引弟多次到被執(zhí)行人的家中上門探訪,并深入社區(qū)開展調查,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原來,孩子奶奶本就對兒媳婦的條件諸多不滿,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婚后小兩口爭吵不斷,老人心疼兒子,每次都參與其中,致使婆媳關系愈發(fā)緊張,進而演變成夫妻間的矛盾。
找到“癥結”,劉引弟迅速調整執(zhí)行策略,決定從方明身上突破。她啟動“法院﹢婦聯(lián)”家事糾紛多元調解機制,聯(lián)合婦聯(lián)、社區(qū)共同上門調解。在法官和調解員苦口婆心地勸導下,最終方明同意配合探視,案件得以圓滿和解。
在家事糾紛中,孩子往往是沉默的受害者。恩平法院在處理該類案件時,始終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擺在首位,2024年12月,與恩平市婦聯(lián)攜手建立“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整合各方力量,通過專業(yè)化審判、多元化調解、社會化服務,妥善處理各類家事糾紛,努力優(yōu)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該機制運行三個月來,離婚糾紛調撤率呈上升趨勢,涉未成年人案件調解成功率近50%。
寓教于審 系好第一顆“法治紐扣”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預防和教育至關重要。恩平法院緊盯春秋開學季、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關鍵節(jié)點,常態(tài)化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致力于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法治紐扣”。
“太有意思了,這樣的課堂非常生動有趣,讓我感受到法官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我以后也要當法官。”在一次法院公眾開放日活動中,小王同學興奮地說出了自己日后的“志愿”。
法官組織學生參與普法手工課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恩平法院舉行的開放日活動,在法院干警的帶領下,他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法院院史室,透過這些“老物件”,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法院人堅守法治信仰、為司法事業(yè)奮斗的身影。
隨后,審判庭內進行了一場嚴肅的刑事案件審理,同學們安靜地坐在旁聽席上,全神貫注地緊跟著法官的節(jié)奏,近距離觀摩庭審。
在緊接著的“模擬法庭”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穿上了“迷你”法官袍、律師袍,戴上法徽,將剛學到的庭審知識學以致用,生動演繹了一場學生版的“審判”。在此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程序,增強了法治觀念。
法官指導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
除了這樣“引進來”的普法活動,恩平法院還積極“走出去”。2024年以來,全院21名法官擔任了全市32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并組成了21個普法團隊,先后奔赴全市各學校開展普法宣講活動,累計開展“法治進校園”“開學第一課”等法治活動22次,覆蓋人數(shù)達3000人。
每一場宣講,都是一次法治知識的傳遞,每一次交流,都讓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恩平法院開展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
育才如造林,非一日之功。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征途,道阻且長,恩平法院將在這一領域持續(xù)奮進,深入探索契合未成年人需求的司法措施,全力構建全方位法治教育網(wǎng)絡,為孩子們打造更安全、和諧、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助力幼苗向陽花開,茁壯成長。
來源:人民法院報
江門中院 恩平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張涵青
采寫:吁 青 陳慧雯 丁 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