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親戚打算買車,天天在網上研究各種汽車的性能,尤其是智能駕駛功能,看得那叫一個起勁,好像有了智駕開車就能高枕無憂似的??烧l能想到,就因為這智駕,出了一件讓人痛心疾首的大事。
3月29號晚上,三個如花似玉的大四女生,她們是好朋友,分別來自武漢兩所高校。想著一起去安徽池州參加第二天上午的招考考試,便開著一輛武漢牌照的小米SU7踏上了旅程。本是滿懷期待的一次出行,卻成了一場噩夢。大約在22時44分,這輛車行駛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祁門往樅陽方向)時,突然撞擊交通護欄,隨后爆燃。火勢兇猛得嚇人,無情地奪走了三個年輕的生命。
事故發生后,大家都在關注到底怎么回事。小米官方很快發布了事故說明。原來事發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的速度行駛。當時那段路在施工修繕,車道改成逆向行駛。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后發出提醒,還開始減速。緊接著,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一邊減速一邊操控車輛轉向,可還是撞上了隔離帶水泥樁,碰撞前時速約97公里。
從小米官方貼出的事發前車輛監測數據能看到,22:27:17時NOA激活,車速一直穩定在116km/h。期間,系統發出了輕度分心報警、脫手預警提示。到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還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僅僅1秒后,也就是22:44:25,駕駛員就接管了車輛,往左打方向,踩下剎車踏板,又在22:44:26時微調方向盤,可就在這之后的1秒內(22:44:26 - 28之間),車輛就撞上了水泥護欄。從系統提示到碰撞,僅僅相隔2秒鐘。
這2秒鐘的反應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引發了網友們鋪天蓋地的質疑。大家都覺得,116公里的時速,晚上10點多的路況,再加上2秒的反應時間,駕駛員根本來不及避開危險。按照我國2024年9月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ADS發出介入請求到因執行最小風險策略而終止的時長應不小于10秒,可小米SU7從NOA系統發出風險提示到駕駛員接管僅間隔1秒,到碰撞發生僅2秒,普通駕駛員怎么可能完成這么多操作呢。難道2秒鐘的反應時間合理嗎?
還有人說,事故發生后,車門自動鎖死打不開,導致孩子們被活活燒死。雖然小米官方沒提到這一點,但從新能源車以往的事故來看,一般電子按鈕開車門的車,都會有應急機械門把手,小米SU7每個車門儲物格就有。正常情況下,碰撞后車門會自動解鎖,門把手彈出。不過特殊情況也可能打不開,比如去年山西問界M7高速追尾事故,就是因為碰撞切斷了電源線和信號線,門把手控制器收不到彈出信號。這次小米SU7事故,如果車門打不開,很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但這也只是猜測。這就使得網友們有了疑問:為啥車門打不開?
新能源汽車碰撞后起火快,也是個大問題。動力電池受到嚴重撞擊,電芯變形擠壓容易起火,鋰電池燃燒時內部反應劇烈,電解液產生大量熱量,還釋放氧氣,燒得比一般物質更猛烈,還有爆炸風險,傳統滅火方式很難奏效。網友在問:電池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
再說說現在這智駕熱。今年車市競爭都聚焦在智駕上,各大車企紛紛發布智駕普及戰略,各種“智駕”概念被炒得火熱,好像智駕無所不能。很多人看了博主的測評視頻,越來越依賴智駕功能??蓜e忘了,我國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現在的高階智駕哪怕宣傳得再好,也還是L2級輔助駕駛,駕駛員得全程監管,出了事理論上責任還是駕駛員擔著。
這次事故,到底是駕駛員處理不當,還是智駕系統有缺陷,得等調查結果。但它就像一記重錘,狠狠地給“智駕熱”敲了個警鐘。親戚本來對智駕滿心期待,出了這事,也變得謹慎起來。我覺得,智能駕駛技術確實是好東西,但咱們真不能過于相信,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畢竟生命安全可容不得半點馬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