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戰場上,美軍轟炸機像毒蛇一樣緊咬著我軍陣地不放,一顆炸彈鎖定我軍司令部,下一秒,司令部成為一片火海,這樣的災難沒人能逃脫,包括毛岸英。
彭總很快收到了相關電報,看著上面的名字,他的心臟隱隱作痛,手指也被捏的發白,他難以接受,甚至再次向前線確認犧牲人員名單。
可是,毛岸英的的確確犧牲了,他從未覺得手中的鋼筆那樣沉重過,這個無法宣之于口的真相,他怎樣委婉的敘寫依舊那樣殘酷。
毛岸英,小時候顛沛流離,革命環境艱難的時候,他在街頭流過浪,也在監獄吃過苦。
長大之后才被黨組織找回來,很多同志都說,毛主席那段時間,突然容光煥發,精神狀態都好了不少。
可惜,父子倆人沒有相處多久,毛岸英就去歷練了,毛岸英沒有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而是獨自奔赴自己的前程。
1950年,他主動報名參加志愿軍,不明情況的人以為他是在彭總那里“開了后門”。
實際上,他是從李濤那里得到的消息,畢竟這個決定是毛主席當時拍板的,很多人不同意,所以,只有中央的重要領導人知道。
很多人擔心毛岸英的安危,就連彭總心中也不安,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多勸兩句,毛主席就笑著點頭了。
“我兒子來支持我的提議,我應該感到驕傲,他不僅是我的兒子,更是人民子弟兵呀。”
于是,毛岸英就在眾人的期盼和擔憂中奔赴戰場,終于等來的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心中激動不已。
于他而言,身為毛主席之子是至高無上的光榮,但是,他也曾因這樣的光環而落寞,如果能實打實立功,那他心中也會暢快許多。
彭總除了把控全局,心中還始終壓了一顆大石頭,畢竟毛岸英同志的安危是他時刻關心的。
可是戰場上的殘酷,他這個身經百戰的老將比誰都清楚,戰場上的變數太多太多了。
怕什么來什么,那一份傷亡名單讓他難過極了,接下來,需要他向國內匯報,可這電報要怎么寫,他遲遲下不去筆。
最終,在他寫了改,改了刪中,一份電報完成了,他不敢想,敬愛的毛主席知道了這個消息該怎么辦。
悲傷之余,他迅速調整狀態投入到戰局當中,這事關國家和千千萬萬個戰士的命運,他耽誤不起。
電報回國,周總理久久矗立在窗邊,他的眼神中盡是悲傷,手也在忍不住顫抖,這可怎么辦呀,三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重聚的父子倆人就這樣天人永隔。
他決定暫時先將消息壓下來,上報是一定要的,但絕不是現在,因為毛主席還在日夜不停的忙碌著各項事宜。
國務,軍務,美國的壓力,臺方的挑釁,各種各種的事情像一座座大山,壓在毛主席身上,沒人能想象到那是一種怎樣的辛勞。
那時候的毛主席,身體不好,甚至還是病體纏身,這樣的打擊對一個父親來說怎么能接受得了。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等朝鮮戰場再次傳來捷報,這份電報也被一并遞呈上去。
毛主席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看了一遍又一遍,可他作為國家領導人,到底沒有在眾人面前失態,因為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他照例神情肅穆的接聽報告,處理公務,主持會議。
可他屋子里那數不盡的煙頭和濕透的枕巾,無不昭示這位父親的悲慟的心。
他臉上閃過晶瑩的淚珠,可還是聲音顫抖的說:“戰爭總是殘酷的,百姓家的孩子會犧牲,我的孩子也會犧牲,就是這樣的。”
說到最后,主席的聲音已經哽咽了,父愛如山,可是主席對全國人民的愛早就已經超過了對自己兒子的愛,于是,他并沒有允許誰搞特殊,而是將兒子的遺體葬在了戰場。
眾人只看到了主席指點江山的氣魄,不知道,他在夜里,在自己的小屋中也曾泣不成聲。
信息來源:文匯——還原毛岸英烈士犧牲的歷史(真實)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