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基金會與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藝術滋養公益計劃”,并啟動四個創新藝術公益項目:國家大劇院公益座、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室、非遺劇種守護人及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公益沙龍。這些項目通過跨界合作,連接稀缺公共資源與優質公益項目,將社會公共服務轉化為公益服務,推動藝術文化資源惠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
公益群體可免費到國家大劇院觀看劇目
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基金會和騰訊基金會跨界合作,在全民美育教育方面,聯合支持國家大劇院公益座項目和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室項目,邀請社會公眾走進大劇院,推動藝術資源走出大劇院。通過打破劇院時空限制,讓更多的文化藝術資源惠及更多公眾。
據介紹,公益座項目將邀請1000名以上公益群體代表,包括殘疾人及其家屬、罕見病或重癥病患者及其家屬、城市低收入群體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家屬、低資源地區青少年等,到大劇院“一院三址”觀看大劇院主題原創劇目的演出,并組織劇院參觀、導賞講解等系列活動,為其提供高品質的藝術體驗。
藝術普及教室項目計劃落地在文化藝術低資源地區,通過為當地學校打造一間具有國家大劇院元素的藝術教室,配備“國家大劇院藝術課程包”,包括樂器、藝術資料,并組織線上線下藝術講堂或交流活動,惠及當地公眾藝術欣賞能力,推動文化普及與教育公平。
守護人計劃讓非遺小劇種重煥生機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傳承困境。據了解,國家大劇院自2019年起先后發起“藝海遺珠”和“百戲中華”非遺戲曲展演項目,為非遺戲曲的經典劇目舉辦展演活動,以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此,此次“藝術滋養公益計劃”聯合打造非遺劇種守護人項目,為非遺劇種,特別是地方性非遺劇種提供展示平臺。通過組織拜訪老藝人、探訪劇團、大劇院展演、專家對談及青少年傳承工作坊等系列活動,引發社會大眾對非遺小劇種的關注和興趣,積極參與保護,為劇團解決發展困境,協助其培養新生代戲曲人才。項目還將積極探索“守護人”與非遺戲曲的鏈接模式,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進一步推動文化傳承的延續與創新。希望通過該項目,讓更多的群體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困境,為地方性劇種提供展示平臺和社會資源支持,推動非遺文化的振興與傳承。
跨界合作賦能文化普惠
此外,今年還將啟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公益沙龍項目,通過4場主題沙龍,匯聚藝術公益領域的專家、社會組織和資助人,共同探討藝術公益項目的創新與發展,議題包括美育、藝術療愈、非遺小劇種保護等。項目將通過多元交流和跨界合作,推動藝術公益領域的創新實踐,提升社會對藝術公益的關注度與參與度,為推動全民美育、文化傳承及文化交流等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國家大劇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誠表示,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基金會與騰訊基金會攜手相向而行,是科技與藝術的共鳴。藝術公益事業的發展,需要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國家大劇院一直以來不斷擴大藝術公益的朋友圈。今年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大劇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寧提出了“推進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提案和倡議,這也是國家大劇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積極致力發展的方向與領域,未來希望以藝術為媒,以公益為橋,實現“藝術+科技”“藝術+教育”“藝術+鄉村振興”的跨界探索。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發奮表示,在助力文化資源的普惠方面,此次合作是騰訊探索創新項目模式孵化的重要實踐。未來,騰訊和國家大劇院將進一步探索建立創新型藝術公益項目模式和捐贈人資助模式,打通新型可持續發展公益路徑,引領和號召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