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歲,月薪7000,婚禮前一天,男友家突然反悔,把10萬彩禮降至5萬
我叫林悅,今年25歲,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月薪7000。
張浩比我大兩歲,是IT公司的程序員。
我們戀愛三年,半年前開始談婚論嫁。
記得第一次見家長時,張浩媽媽拉著我的手說:"悅悅啊,阿姨就浩子一個兒子,以后你就是我親閨女。"
當時我還感動得眼眶發熱。
兩家商量婚事時,我爸媽很開明:"彩禮按你們那邊的習俗來,我們不在乎多少。"
最后定下十萬彩禮,我爸媽當場承諾會給雙倍嫁妝。
"我媽說...現在房價高,我們結婚后還要還房貸..."張浩支支吾吾,"能不能...彩禮給五萬?"
我氣得渾身發抖:"明天就婚禮了,今天才說?"
"我媽說反正婚后都是一家人..."張浩不敢看我的眼睛。
我抓起手機給我媽打電話,手抖得差點按錯號碼。
電話接通后,我哽咽著說了情況。
"悅悅別急,"我媽的聲音異常平靜,"我和你爸馬上過去。"
半小時后,我爸媽來到我和張浩臨時租的婚房。
張浩像個做錯事的孩子站在角落。
"浩浩,"我媽直接問,"這是你爸媽的意思,還是你的意思?"
張浩低著頭:"是我爸媽...他們說..."
"好,"我媽打斷他,"那你回去告訴你父母,不管彩禮給多少,我們答應過的雙倍嫁妝不變。十萬彩禮,我們給二十萬嫁妝;五萬彩禮,我們給十萬。"
張浩猛地抬頭,臉色變得煞白。
"阿姨,這..."
"我們林家雖然不富裕,但說話算話。"我爸沉聲說,"倒是你們張家,臨到婚禮變卦,這是什么道理?"
我站在一旁,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這種被算計的感覺。
張浩走后,我媽抱著我嘆氣:"閨女,媽早看出他們家人精于算計。上次吃飯,他媽媽一直打聽咱家存款,我就覺得不對勁。"
我這才想起許多細節:張浩媽媽總問我工資怎么花;他爸爸曾暗示我爸媽應該多出裝修錢。
那晚我失眠了。
凌晨三點,我給閨蜜小雨發微信:"我可能要取消婚禮。"
小雨秒回:"早該如此!張浩就是個媽寶男!記得上次你們買房,他爸媽非要寫他們名字嗎?"
我盯著天花板,突然意識到這段感情里,我一直在退讓。
第一次見家長,張浩媽媽嫌我個子矮;訂婚時,他家人嫌我家陪嫁少;現在又臨時變卦...
第二天一早,張浩和他父母一起來了。
他媽媽一進門就笑著說:"悅悅啊,別生氣,阿姨是為你們好..."
"阿姨,"我打斷她,"我想了一晚上,婚禮還是延期吧。"
房間瞬間安靜。
張浩臉色慘白:"悅悅!"
"婚姻不是買賣,"我努力保持聲音平穩,"但誠信是基礎。如果一開始就這樣算計,以后怎么過日子?"
張浩媽媽急了:"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五萬彩禮也不少啊!"
"媽!"張浩突然大喊,"別說了!"
他轉向我,眼圈發紅:"悅悅,對不起...我這就去取十萬彩禮,婚禮照常好嗎?"
我搖搖頭:"不是錢的問題...是你什么時候能不再聽你爸媽的?"
張浩父母憤然離去后,張浩跪在地上哭了:"悅悅,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爸媽對視一眼,默默退出房間。
"你知道嗎,"我擦掉眼淚,"我最難過的不是你爸媽變卦,而是你居然同意他們這么做。"
張浩愣住了。
"上次買房寫你爸媽名字,你說他們出首付應該的;上個月你媽要我工資卡,你說她只是關心我..."
我深吸一口氣,"張浩,我們要成立的是自己的家庭,不是你父母的附屬品。"
那天婚禮沒有舉行。
我退掉酒店,一一通知親友。
有人惋惜,有人說我傻,但閨蜜們都說我夠勇敢。
取消婚禮后第三周,張浩來找我。
他瘦了一圈,手里拿著存折。
"悅悅,我把十萬彩禮存好了,"他說,"我和爸媽談過了,以后我們的事我們自己決定。"
我沒接存折:"你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他聲音哽咽,"這一個月我才明白,失去你比違背父母可怕多了。"
后來我們重新定了婚期。
這次,張浩自己跟父母談好所有條件。
婚禮很簡單,但我知道,我們終于真正長大了。
有句話說得好:"婚姻不是兩個家庭的較量,而是兩個人的修行。"
林悅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中保持自我底線多么重要。
太多女孩因為"感情"或"面子"一再退讓,最終在婚姻中失去話語權。
正如那句老話:"嫁女看家風,娶妻看娘品。"
你們身邊有沒有類似的故事?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