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9時30分,山東肥城入室搶嬰案在山東省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8個月時被搶走并販賣的姜甲儒,將作為受害人出庭直面4名人販子。中國新聞周刊從受害人方代理律師李圣處獲悉,4名被告被控拐賣兒童罪。
開庭前,姜甲儒發(fā)視頻稱,“18年前我無法阻止這一切,18年后我要親手送你們?nèi)ツ銈冊撊サ牡胤健!?/p>
2006年12月冬日深夜,8個月大的男嬰姜甲儒,在山東肥城市王莊鎮(zhèn)后于村爺爺奶奶家中被3名人販暴力搶走。2024年1月,警方在山東濟寧找到了正在備戰(zhàn)高考的姜甲儒(后改名劉某某),同時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嫌犯之一竟是姜家認識多年的鄰居袁某某,兩家距離僅500米。
深夜拉斷全村電閘,搶走床上嬰兒
姜甲儒媽媽喬女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12月3日凌晨1時許,姜甲儒和哥哥、爺爺、奶奶正在家中睡覺,人販拉斷全村電閘后,3人采用翻墻入院破鎖的方式進入家中,將爺爺打傷,并手持鋼筋威脅奶奶不許動,當時以為是劫財,后來人走了才發(fā)現(xiàn)他們搶走了床上的姜甲儒,以及奶粉、衣物等。老兩口欲尋求幫助時,發(fā)現(xiàn)大門被從外面反鎖了,爺爺爬上房頂呼救,聞聲而來的鄉(xiāng)親將門鎖打開,才得以出來報了警。
當時,喬女士夫婦在北京做生意,接到消息立即往回趕,一路上他們猜測孩子是否被綁架了,“綁匪”會不會要求交贖金。想到這,他們開始籌錢準備“贖金”,“我們壓根沒想到會是偷孩子,也沒聽說有拐賣孩子。”
等了幾天,也沒等來“勒索”電話,他們開始意識到這或許不是綁架案,而是一起有預謀的兒童拐賣案件。
直到去年嫌犯落網(wǎng)后,他們才得知,孩子被搶的第二天,就被以28600元賣給了一對夫婦,買家給姜甲儒取名劉某某,并落戶濟寧市任城區(qū)。喬女士后來了解到,買家距離姜甲儒爺爺奶奶家僅75公里,其曾多次去該村尋找過,卻都沒有結(jié)果。
孩子丟失后,爺爺奶奶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喬女士稱,爺爺原來是一名村醫(yī),很受村民尊重,“孩子被搶對爺爺來說是一種恥辱,覺得沒把孩子保護好,對不起孩子和子女,爺爺內(nèi)心接受不了這個事情”。他慢慢變得抑郁,一心找孩子,有時就宿在鄉(xiāng)間草垛,生病后沒幾年便去世了,奶奶也哭壞了眼睛。
村民表示,這件事發(fā)生后,他們開始害怕家中的孩子被偷。
鄰居勾結(jié)人販提供信息:
二胎男孩、父母在外、家中只有老人
喬女士和丈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尋子之路。有人告訴她孩子就在自己家,結(jié)果“騙了我們幾千元,關鍵是希望燃起又破滅,騙得我們精神崩潰”。盡管如此,他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親生骨肉。
喬女士嘗試借助網(wǎng)絡直播尋親。圖/受訪者提供
2024年1月,警方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在山東濟寧找到了姜甲儒,彼時他是一名高三考生。
喬女士得知,“這些年兒子過得并不好,常年跟買家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買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兒子在他們家被冷暴力、語言攻擊。”所幸在回歸家庭后,兒子逐漸變得陽光開朗。
當月,4名嫌疑人落網(wǎng),他們這才得知,這竟是一起“熟人作案”,嫌犯之一竟是距爺爺奶奶家僅500米的鄰居袁某某。
據(jù)家屬提供的案件材料,2006年11月左右,被告人曾某某得知一對夫妻想抱養(yǎng)男孩,產(chǎn)生偷個男孩賣給他們的想法。曾某某與被告人呂某某、王某某共同預謀此事,并安排呂尋找合適的男孩。呂某某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袁某某,將偷小孩賣的想法告知袁,讓其幫忙尋找合適的男孩,并許諾給予好處。隨后袁向人販提供信息:姜家有二胎男孩、父母在外務工,且家中只有老人,并帶人販到附近踩點。
然而此前,家人絲毫沒有懷疑過這位鄰居,“平常見面都會打招呼,路過家門口還會進來喝水,也沒有過節(jié)兒,偷完孩子后他還在村里待了幾年,后來因為被人要賬才離開。”
“我將不再退縮,勇敢面對”
據(jù)中國新聞周刊了解,這4名犯罪嫌疑人均有其他犯罪記錄,涉及的罪名包括盜竊、強奸、脫逃罪等。其中呂某某1994年因盜竊罪被判刑6年,1998年又犯盜竊罪、脫逃罪被判刑6年;王某某1995年因強奸罪、盜竊罪,被判刑11年,2007年又犯盜竊罪被判刑12年;曾某某2007年因盜竊罪被判刑11年;袁某某2013年犯非法拘禁罪,被判拘役4個月,緩刑6個月。
面對即將到來的庭審,喬女士說,“我們希望判處4名被告人死刑”,并提出600多萬元民事賠償訴求。
3月29日,正在讀大一的姜甲儒也從學校趕回家,并表示將和家人一起面對開庭,“會盡力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希望開庭一切順利,讓人販子得到應有的懲罰。這一次,我將不再退縮,勇敢面對”。
對于姜甲儒將作為民事訴訟的原告參與庭審,其代理律師李圣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不僅是法律上的權益,也是對姜甲儒及其家人的心理修復,“被拐兒童出庭,表明他們有勇氣面對過去的創(chuàng)傷,對于親生父母和家庭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記者:趙雨萌
編輯:黃昱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