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聯社3月26日報道,包括特斯拉、波士頓動力和敏捷機器人在內的多家美國機器人公司代表當天訪問國會山,敦促美國議員推出發展機器人的“國家戰略”。這些公司認為,如果得不到美國政府支持,美國機器人產業將落后于中國等競爭對手。美國先進自動化協會在一份聲明中稱,建立機器人國家戰略,有助美國機器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推動機器人成為AI技術的“現實應用”。中國等國家已經制定了類似方針,“如果沒有這樣的領導,美國不僅會輸掉機器人競賽,還會輸掉AI競賽。”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3月28日的一篇報道指出,特斯拉和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巨頭正在競相開發人形機器人,強調其對未來經濟的重要性。但分析師警告稱,他們已經面臨輸給中國的風險。報道注意到,本月初,英偉達發布了一系列用于人形機器人開發的新技術,并宣告“通用機器人時代”的到來。特斯拉也宣布計劃今年生產約5000臺人形機器人。雖然他們雄心勃勃的計劃可能會在其美國競爭對手尚未進入大眾市場之前,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但卻會面臨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
機器人(資料圖)
海外網2月18日電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道,中國企業普遍認為2025年將是中國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產業正在量產的道路上加速奔跑,相關產業鏈多點開花,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可期。據報道,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基礎硬件、中游系統集成、整機開發和下游應用場景等,中國人形機器人在各個環節都開足馬力跑出加速度,正共同做大做強機器人市場。報道稱,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國,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27.6億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場。
根據總部位于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23年約有180萬臺機器人在工廠及其他工業環境中運行。該機構的數據還顯示,盡管日本和歐洲機器人制造商依然主導著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但中國制造商正迅速崛起,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增長到大約一半。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劇了美國機器人公司對于失去競爭優勢的擔憂,也凸顯了推出機器人國家戰略的緊迫性。
人形機器人(資料圖)
3月19,宇樹科技首次展示G1人形機器人完成原地側空翻全過程。G1在不同測試場景下連續兩次實現流暢側空翻動作,全程未出現關節卡頓或失衡現象,在側空翻突破僅兩天后,宇樹再次發布G1解鎖傳統武術動作“鯉魚打挺”視頻,連貫性與人類運動員相當。還展示格斗掃腿、競技太極等復雜動態動作,遭遇外力飛踹后腰仍保持穩定站立,抗干擾平衡力達新高度。行業專家指出,宇樹在短時間內連續突破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邊界,標志國產機器人企業在核心零部件與算法領域已形成國際競爭力。
自宇樹人形機器人今年春晚火爆出圈以來,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近來越來越頻繁地提及人形機器人,這一領域正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隨著特斯拉、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巨頭加大對人形機器人的投資,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在3月28日卻發出警告稱,他們可能已經面臨著輸給中國公司的局面。分析師表示,就像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開始超越特斯拉一樣,類似的趕超之勢可能會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再次上演。
人形機器人(資料圖)
在全球科技舞臺上,一場靜悄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如同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悄然改變全球的科技格局。從人工智能到機器人技術,從量子計算到航空航天,中國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超越曾經科技強國。這種超越,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國家實力的象征。中國正以一種堅定的步伐,邁向科技強國的行列。這場崛起,如同一場馬拉松,中國不僅在追趕,更在超越。未來,中國將繼續在科技領域深耕細作,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