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中,那個手持奧運火炬頭戴兜帽在房頂跑酷的角色嗎?他就是法國育碧的傳奇游戲IP《刺客信條》。
育碧是法國的老牌游戲巨頭,成立于1986年,至今手握《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和《彩虹六號》等多個知名游戲IP。而就在近日,育碧有了新動作。中國游戲廠商騰訊再一次參與了其的投資。
據悉在3月27日晚間,巨頭育碧宣布將與騰訊達成深度合作,成立一家專注于《刺客信條》《彩虹六號》《孤島驚魂》三大IP的新子公司,騰訊以11.6億歐元(約合90億元人民幣)注資,持股25%。
根據公告,此次交易對育碧新子公司的投前估值達40億歐元,這意味著按照2023財年至2025財年的預計平均銷售額計算,估值倍數約為4倍,側面體現出市場對頂級游戲IP的認可。新子公司成立后將獨立運營,擁有專屬管理團隊,這意味著育碧仍能享受極大的自主權。
一直以來,育碧對于其他資本的介入都保持著高度謹慎且強硬的態度,然而在當前形勢下,育碧卻做出了將旗下核心IP單獨拆分的決策,這一舉措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從本質上來看,這屬于一種“壯士斷腕”式的止損策略。
當下的育碧正面臨著多重經營困境,其決定將《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彩虹六號》這三大核心IP進行拆分,本質上是為了維護公司的獨立性以及緩解財務壓力,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種戰略調整。
在過去幾年中,育碧的財務狀況一直面臨嚴峻挑戰。僅在過去的一年,公司股價累計跌幅超過了45%,而在過去的五年中,股價更是暴跌了79.38%。根據財報數據,2023年育碧的凈虧損達到了4.94億歐元。
育碧將超過30%的員工分配到了新公司,而母公司則將專注于《幽靈行動》等其他IP的開發,借此擺脫“大公司病”的束縛。此外,新公司40億歐元的估值是母公司市值的兩倍,這一資本運作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育碧的資產負債表。而母公司則可以借此機會,集中精力投入到AI生成內容、元宇宙等前沿技術領域,試圖引發一場類似《阿凡達》的技術革新。
育碧CEO伊夫·吉列莫在談及這一戰略調整時,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悲壯:“這是一次改變運營模式的基礎性舉措,我們必須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展現出足夠的雄心。”
騰訊三救法國游戲巨頭
由吉爾莫特家族的五兄弟在1986年攜手創立的育碧,最初在法國起步,主要專注于游戲軟件以及教育軟件的出版與發行工作。自1990年起,吉爾莫特兄弟正式開啟大規模的游戲開發征程,在20世紀90年代,他們精心打造并推出《雷曼》系列游戲,這款作品憑借其獨特的魅力,歷經歲月沉淀,至今依然深受全球玩家的喜愛。
1996年,育碧成功在法國證券市場上市,此后,其在游戲行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吸引了華納、迪士尼等知名企業的關注,雙方紛紛與育碧展開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游戲作品。進入2000年,育碧通過一系列戰略性并購舉措,進一步拓展了自身的業務版圖。它成功并購了北美知名的游戲制作公司Red Storm Entertainment和TLC GAME Studios,同時,為了更好地進軍PC游戲市場,還一舉并購了在策略游戲和在線游戲領域有著深厚積累的老牌開發商Blue Byte Software,為后續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1年,育碧敏銳地察覺到線上游戲市場的巨大潛力,果斷進軍該領域,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2004年至2005年期間,育碧更是將目光投向了好萊塢,與眾多影視公司達成授權協議,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金剛》同名游戲的開發,以及《星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掌機游戲的授權開發等項目,通過與影視IP的深度結合,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游戲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育碧如今已然穩居歐美前五大獨立游戲出版商之列,旗下擁有眾多備受國際玩家追捧的游戲佳作,如經典的《雷曼》系列,以及《刺客信條》《英靈亂戰》《看門狗》《全境封鎖》《幽靈行動》等,這些游戲憑借其精美的畫面、獨特的玩法和引人入勝的劇情,贏得了全球玩家的廣泛贊譽。
2018年3月21日,法國傳媒巨頭維旺迪曾試圖對育碧進行敵意收購,然而在這場危機中,騰訊以“白衣騎士”的身份強勢登場,入股育碧并持有5%的權益,為育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鑒于維旺迪此前的收購教訓,育碧與騰訊達成了一項特殊的協議,明確規定騰訊所持有的育碧股權在五年內不得出售,同時,騰訊也不能增加在育碧的投票權或股權比例。不過,雙方也借此契機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騰訊將全面負責育碧旗下多款熱門游戲在中國PC和移動游戲市場的運營、發行以及推廣工作,助力育碧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
然而,當2022年禁售期即將結束之際,育碧內部卻出現了動蕩,包括吉爾莫特家族成員在內的一些老員工紛紛離職,轉而投身于新的NFT初創公司,這一事件無疑給育碧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這一關鍵時刻,騰訊再次果斷出手,積極與吉爾莫特家族展開溝通與協商,成功增持了育碧的股權,并與吉爾莫特家族達成了一致行動人的協議,雙方攜手共進,共同應對挑戰。
根據育碧2024年4月30日的文件顯示,騰訊在育碧的持股比例已經上升至9.986%,同時擁有9.186%的投票權;而吉爾莫特家族則持有15.438%的權益和20.457%的投票權。通過雙方的合作,騰訊與吉爾莫特家族合計持有育碧25.424%的權益和29.643%的投票權,且雙方在協議中明確約定,將繼續保持一致行動人的關系,共同推動育碧的持續發展。
從這一系列事件中不難看出,騰訊對育碧股權的增持并非偶然,育碧在全球游戲行業的廣泛布局以及其在北美、歐洲等多個重要地區設立的工作室,構成了其強大的競爭優勢。此外,育碧旗下眾多歷經多年仍熱度不減的經典游戲,如《雷曼》《刺客信條》等,更是吸引了騰訊的目光,這些因素共同促使騰訊不斷深化與育碧的合作,致力于在全球游戲市場中共同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加快海外游戲布局
其實,“騰訊可能收購育碧”的傳聞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早在2022年,彭博社就曾報道,育碧因內部不穩定以及股價長期低迷,正在尋找潛在的收購方。不過當時,育碧考慮的潛在買家并非騰訊或其他游戲公司,而是私募股權基金。
去年10月,持有育碧不到1%股份的對沖基金AJ Investments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提出,育碧應該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以合理價格將公司私有化、削減成本、優化團隊結構、聚焦核心IP以及更換管理層。AJ Investments認為,鑒于騰訊過去對育碧的持續關注,騰訊無疑是推動育碧私有化的理想選擇。
如今,騰訊再次入局育碧,也算是對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的期待做出了一定的回應。
對于騰訊來說,入股育碧新子公司是其全球游戲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在過去十多年中,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通過廣泛的股權投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游戲產業版圖,涵蓋了數十家游戲公司。
在美國,騰訊于2011年收購了《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的大部分股權,并在2015年完成了100%控股;2012年,騰訊還斥資3.3億美元購入了Epic Games約40%的股份。在歐洲,騰訊不僅投資了育碧,還投資了芬蘭的Supercell(2016年以86億美元收購其84%股權)、瑞典的Paradox Interactive(持股約5%),以及英國的Sumo Group(2021年以約12億美元全資收購)。在亞洲,騰訊投資了日本的FromSoftware(通過子公司Sixjoy持有16%股權)、韓國的Krafton(持股約13.5%),以及國內的多家游戲工作室。通過大規模收購與小比例參股相結合的方式,騰訊能夠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到2023年,騰訊已經基本形成了覆蓋北美、歐洲和東亞的全球投資網絡。
對于那些擁有龐大用戶基礎或高營收的游戲公司,騰訊通常傾向于控股或全資收購,例如Riot Games和Supercell。而對于具有潛力的廠商,騰訊則選擇進行少數股權投資,保持合作關系,例如動視暴雪、育碧和Roblox等。這種“廣撒網”的策略使得騰訊在全球熱門游戲IP和各類游戲領域都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從戰略角度來看,騰訊的全球投資布局始終聚焦于“獲取頂級IP與優質內容”以及“拓展海外市場”這兩大核心目標。騰訊深知,在游戲行業中,用戶規模和IP的影響力是至關重要的資產。例如,通過收購Supercell,騰訊成功獲得了《部落沖突》等一系列頂級手游IP;而入股Epic Games,不僅為騰訊帶來了可觀的商業回報,還使其在戰略層面掌控了虛幻引擎生態以及《堡壘之夜》等重要資產。
當然,政策環境也是騰訊海外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近年來,中國本土游戲版號的收緊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新規的實施,使得騰訊在國內市場的增長空間受到一定限制。與此同時,作為一家致力于全球化的標桿企業,騰訊在海外的投資活動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與機遇。
此次對育碧的投資也是如此。首先,育碧旗下的《刺客信條》系列和《彩虹六號:圍攻》等優質IP,對于騰訊而言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能夠幫助其突破移動端游戲領域的局限,拓展更廣泛的戰略空間。其次,通過與育碧的合作,騰訊旗下的游戲工作室將有機會深度學習和吸收育碧成熟的3A游戲研發體系,從而彌補其在傳統主機游戲市場的能力短板。
此次交易也標志著騰訊首次實質性地參與到歐美3A游戲廠商的核心運營中,為全球游戲產業中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創新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的實驗平臺。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這種戰略協同也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例如,騰訊可以將其在《PUBG Mobile》和《王者榮耀》中成功驗證的免費模式(F2P)以及游戲即服務(GaaS)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育碧新子公司的運營體系中,為其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此外,從游戲行業之外的角度來看,這筆價值15億歐元的投資實際上也可以被視為騰訊對未來娛樂生態的一種前瞻性布局。
中國游戲產業的崛起
2016年,騰訊在游戲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以86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收購了《部落沖突》的開發商Supercell公司84.3%的股份,這一交易金額在當年創下了全球游戲行業收購的最高紀錄。時間來到2024年,騰訊旗下的Miniclip又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Easybrain公司。經過粗略統計,在近20年的時間里,騰訊在海外游戲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了100起。
這些投資舉措也收獲了顯著地回報。根據2024年的財報數據,騰訊的游戲業務收入達到了1977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國際市場的游戲收入增長了9%,達到了580億元,這一數字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在2025年年初,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公司內部會議上表示,目前騰訊游戲業務的海外收入已經占據了國內業務收入的近一半。同時,他也指出,海外市場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公司將繼續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投入力度。
與此同時,當育碧等老牌游戲公司在經營上面臨挑戰時,中國的游戲IP卻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去年8月,《黑神話:悟空》這款國產3A大作正式上線,僅用了兩個星期,全球銷量就突破了1800萬套,銷售額更是超過了60億元,成為首款在中國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并采用買斷制的單機3A游戲。雖然《黑神話:悟空》的成功難以輕易復制,但它確實為國產游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隨著《黑神話:悟空》等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國產游戲的全球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而版號政策的持續優化,也為整個游戲行業提供了更加穩定的發展預期。
2025年3月2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最新審批信息在游戲行業引起了巨大震動——129款國產網絡游戲集中獲批,不僅刷新了當年1月剛剛創下的單月紀錄,更標志著中國游戲產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的版號發放數量同比增長了11%,每月平均審批通過的游戲數量達到121款,相較于2024年增長了11%。這一增長趨勢并非單純的數字提升,而是監管部門對游戲產業精品化導向的精準調控的體現。正如游戲產業分析師書樂所指出的:“在版號審批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高質量的游戲產品更容易獲得通過,這不僅為市場提供了正向激勵,也有效過濾了那些粗制濫造的作品。”
盡管版號發放的積極信號為行業帶來了一定的鼓舞,但游戲行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從市場端來看,雖然中國游戲市場的收入增速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增速放緩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根據《2025年2月中國游戲產業月度報告》的數據,2月份的市場收入為279.35億元,同比增長12.3%,但與2023年的峰值相比,增速已經回落了近20個百分點。
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頭部廠商的戰略調整尤為引人注目。除了騰訊在海外市場的持續布局外,網易也在海外市場發力,積極拓展全球業務。與此同時,米哈游、鷹角等新興力量則憑借差異化的產品策略成功突圍。這種多元化的競爭格局正在深刻地重塑整個游戲行業的生態。
站在2025年這個關鍵的節點上,中國游戲產業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深刻轉型期。國產游戲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也開始走向世界舞臺,甚至吸引了歐美等國際大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和靠攏。可以說,游戲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精彩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