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郎西
3月21日,蔚來汽車發布2024年財報,全年凈虧損達224億元,平均每售出一輛車虧損約10萬元。
財報數據顯示,盡管蔚來全年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8.7%至22.2萬輛,收入增長18.2%至657.3億元,但凈虧損卻同比擴大8.1%。
從2014年成立至今,蔚來經歷了從“造車新貴”到“資本寵兒”,再到如今深陷虧損泥潭的跌宕歷程。
蔚來這一路走來,并不安穩。
01
高投入的“技術信仰”:十年燒錢路與規模化的悖論
蔚來的故事始于2014年李斌的“造車夢”。
彼時,特斯拉剛開放專利,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如火如荼,蔚來以“中國版特斯拉”的定位橫空出世。
2016年,蔚來發布首款電動超跑EP9,以紐北賽道6分45秒的成績刷新紀錄,一夜間成為科技圈頂流。
但炫技背后,蔚來真正的野心是打造高端電動車品牌。
2017年,首款量產車ES8以44.8萬元的起售價切入市場,憑借“換電模式”“用戶社區”和“海底撈式服務”迅速打開局面。
2018年紐交所上市時,蔚來市值一度突破130億美元,風頭無兩。
然而,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撕裂從此刻開始顯現。
最直接的是蔚來的研發投入堪稱“不計成本”。
2024年,蔚來研發費用雖同比下降2.9%至130.37億元,仍居行業高位。
僅僅研發收入就占全年營收的近20%,四季度研發投入36.4億元,這一比例在車企中堪稱激進。
蔚來的“技術軍備競賽”覆蓋了從三電系統、智能駕駛到換電網絡的完整鏈條。
先是平臺迭代:從初代ES8的NT1.0平臺,到2021年NT2.0平臺支持激光雷達和Orin芯片,再到規劃中的NT3.0一體化壓鑄技術,每一次升級都伴隨著數十億元的投入。
接著自研芯片:2023年宣布研發自動駕駛芯片“神璣”,試圖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但項目進度落后于計劃。
結果卻是高投入卻未換來高回報。
2024年,蔚來的毛利率為9.8%,遠低于理想的20.5%和小鵬的14.3%。
對比理想已經連續2年實現盈利、小鵬虧損率腰斬已經降至約15%,“蔚小理”陣營中,只有蔚來“斷層墊底”。
而蔚來去年的凈利潤為-224.02億,“再創新高”。
從2018年算起,蔚來累計歸母凈虧損高達1093億。從造車開始,至今仍未實現盈利。
蔚來汽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從銷量和收入來看,蔚來的表現并不差。
2024年,蔚來的月銷量在1至2萬臺之間,除了2月份因春節原因跌至8132臺外,其余月份銷量均超過萬臺。
年底隨著樂道品牌的發布,12月單月銷量更是達到3.1萬臺,全年累計銷量22.19萬臺。
雖然這一銷量不及理想的50萬臺,但相比小鵬的19萬臺還是多出了3萬臺。
問題的核心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銷售及行政費用,2024年,蔚來銷售及行政費用同比增長22.8%至157.4億,遠超營收增速。其中,四季度蔚來營銷支出達48.78億,同比增長22.8%,主要用于樂道品牌推廣。
這樣下來平均到每臺車上的銷售行政費用為7.1萬元,而同期小鵬每臺車的銷售費用僅3.6萬元,理想每臺車的銷售費用更是低至2.4萬元。
手機業務(NIO Phone)前期投入巨大,團隊多達500人,每年投入5個億。?但因市場冷淡而逐漸退場,目前已經終止。
換電網絡也是一大投入:截至2024年底蔚來建成超3000座換電站,滿打滿算,按單站建設成本300萬元估算,蔚來累計投入不滿百億。
但僅此一項年支出即超10億元。全年折舊和運營費用直接拉低了毛利率2-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特斯拉超充、小鵬超充的快速普及,正在瓦解換電模式的效率優勢。
上次寫過比亞迪發布了新一代純電技術平臺超級e平臺,實現電動化深度整合——充電五分鐘,續航四百公里的技術對蔚來更是一大打擊。
在研發方面,蔚來2024年的研發投入為130.37億元,折算到每臺車上高達5.87萬元,而小鵬和理想分別為3.4萬元和2.2萬元。
除了投入錯位,還有戰略失誤也是一大影響要素。
02 多品牌戰略: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蔚來的品牌擴張史,是一部充滿理想主義卻步步驚心的冒險。
2021年前,蔚來僅靠ES8、ES6、EC6三款車型在30萬元以上市場艱難守擂。
面對特斯拉降價和比亞迪高端化的雙重擠壓,2022年李斌提出“多品牌戰略”,試圖覆蓋全價格帶:
蔚來主品牌雖在 30 萬 - 60 萬高端市場占據較大份額,但2025年開年銷量環比下滑明顯。
1 月交付7,951輛,環比2024 年 12 月的20,610 輛下滑61.4%,顯示高端市場需求疲軟。
樂道品牌作為規模增長的關鍵落子,首款車型L60因交付混亂、負面輿情及品牌認知度不足,1-2月僅完成目標銷量的三分之一,新增訂單持續乏力。
螢火蟲品牌定位10萬-20萬元A0級市場,計劃2025年4月上市,但五菱宏光MINI EV和比亞迪海鷗已占據70%份額。
蔚來的多品牌棋局看似宏大,實則暗藏危機——高端增長見頂、中端開局疲軟、低端子品牌難敵巨頭,2025年銷量翻倍的目標恐成空中樓閣。
若成本控制和產能效率再無突破,“高端故事”遲早被現實戳破。
特斯拉通過全球化和垂直整合建立成本優勢,比亞迪憑借混動技術+全產業鏈布局收割主流市場,理想汽車以產品定義能力精準切中家庭用戶需求——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清晰的商業模式和效率優先的生存哲學。
反觀蔚來,其戰略始終在“用戶企業”“技術先鋒”“高端品牌”之間搖擺。
這種多元定位在行業上升期可以吸引不同維度的擁躉,但在存量競爭時代卻成為負擔。
既要維持高研發投入,又要承擔換電網絡的重資產壓力;既要守住高端調性,又要在中低端市場貼身肉搏;既要滿足資本市場的增長預期,又難以擺脫虧損泥潭。
這種多線作戰的疲憊感,最終演變為財報上觸目驚心的赤字。
03 資本敘事失效:當燒錢故事遇上資產負債表危機
財報發布后,美股3月21日蔚來股價跌4.46%,收報4.5美元。
回顧蔚來的成長史,仿佛一部“燒錢-融資-再燒錢”的資本敘事。
2018年上市至今,蔚來累計融資超800億元,包括:
- 2018年紐交所IPO募資10億美元。
- 2020年合肥政府70億元“救命錢”。
- 2022年順利在香港交易所掛牌,實現了繼美股上市之后的回港二次上市。
- 2023年發行可轉債融資10億美元 。
-2024年,先后完成了兩輪融資,總金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
但這些資金在激進擴張中快速消耗。
截至2024年底,蔚來現金及等價物為420億元,但流動負債高達574億元,現金僅能覆蓋流動負債的73%。
其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為1.04,速動比率(剔除存貨后的短期償債能力)僅0.93,顯示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若考慮2025年一季度預計虧損55億元,資金鏈緊張風險進一步加劇。
今年資產負債率87.45%了,上一年還是75%。
一年過去,資產負債率升了將近13%。
而且,蔚來目前的在手現金是193.29億,受限制的現金是83.21億,短期投資是141.38億。
但是最近一年,蔚來需要償還的有息負債是91.28億,應付貿易款及票據是343.87億。
就算加上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蔚來的短期債務和應付賬款的償付缺口仍有17億。
資本市場方面,截至3月21日港股收盤,蔚來股價大跌8.77%,報收35.9港元;截至3月20日美股收盤,蔚來股價大跌8.90%,報收4.71美元。
04
降本增效: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蔚來2024年的成績單,寫滿了矛盾與掙扎。
全年交付22.2萬輛,同比增長38.7%,創下歷史新高;第四季度蔚來品牌交付5.28萬輛,新品牌樂道貢獻1.99萬輛,同比增長45.2%。
單看銷量,這是一份足夠亮眼的答卷。
但翻開財報,224億元的凈虧損卻像一盆冷水——賣得越多,虧得越狠。
面對“交付越多虧得越多”的魔咒,蔚來自我革命和外部援助一起發力。
2025年開年,這家曾以“用戶體驗”為標簽的車企突然畫風突變:先是閃電關閉37家低效門店,將資源向高價值城市傾斜。
接著完成3.78億美元可轉債回購,壓縮債務規模;更在供應鏈端與寧德時代深度綁定,通過換電技術協同降低電池成本。
近期合肥建恒、安徽高新投等國資機構也與蔚來共同推進剩余注資,后者已自掏100億元真金白銀,稀釋持股比例。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擬對蔚來能源注資不超過25億元。雙方深化換電技術協同的同時,寧德時代通過資本綁定頭部車企鞏固電池訂單,蔚來則借力供應鏈巨頭加速換電網絡擴張,此次合作或重塑新能源補能格局。
蔚來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高端夢”與“生存戰”的博弈。
生死困局來臨,蔚來必須回答:它的技術信仰和用戶運營,究竟是一張通往未來的船票,還是沉沒成本的無底洞?
2025年第一季度,蔚來給出4.1萬-4.3萬輛的交付指引,同比增速36%-43%。若達成,這將是一場漂亮的開門紅。
蔚來的故事尚未終結,但它的掙扎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一些根本性問題:當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從“顛覆傳統”轉向“成本與效率”時,技術理想主義是否必須讓位于商業現實主義?在資本狂熱退潮后,究竟什么樣的企業能穿越周期?
或許,答案不在于蔚來能否扭虧為盈,而在于這個行業是否容得下另一種生存邏輯——一種既非特斯拉的冷酷效率,也非比亞迪的規模碾壓,而是以用戶體驗和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價值創造。
但現實是,當現金流開始倒計時,留給蔚來證明自己的機會,可能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 1.東方財富網《蔚來2024財報:高增長背后的生存博弈》 2.品牌頭版《巨虧224億,蔚來2025第一雷爆了!》 3.說財貓《去年虧損224億!蔚來車好看,但賬本真沒法看》
4.財經周刊《蔚來汽車闖關》
5.新浪《蔚來漫長的季節》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