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天氣晴好,位于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以下簡稱“大系典藏館”)內,正在舉辦首展“宋畫大展”,本次大展以1685件宋代繪畫精品打樣稿、12座3D打印石窟、沉浸式數字空間三大展項,開啟一場“傳統與科技共舞”的藝術奇旅。這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繪畫的首次重大匯聚,更是20年學術積淀與前沿科技的驚艷碰撞。
為了搶救、保護古代繪畫精品,“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由此誕生。以近二十年之功,“大系”共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歷代繪畫藏品12405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
坐落于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良渚遺址旁的大系典藏館,是“大系”成果的重要展示平臺之一,也是良渚文化大走廊上的又一座文化地標。這座由四座糧倉改造而成的展館,建筑面積達1.32萬平方米,由浙江大學與余杭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2024年第二屆“良渚論壇”期間,大系典藏館正式開館。
本次畫展中,從北宋的雄渾山水到南宋的精致小品,從宮廷院體的富麗到文人墨戲的灑脫,展廳內密布的高清打樣稿,將《千里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瑞鶴圖》等傳世名作悉數“搬”至眼前。纖毫畢現的圖像精度,連畫中蟲鳥的絨毛、山石的皴法都清晰可辨。仿佛穿越千年,與古人共執一筆。
在敦煌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通過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3D高保真數字測量與重建技術,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國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杭州靈隱飛來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龕像和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塑像、壁畫進行等比例復制,使這些不可移動的石窟藝術遺產與“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收錄的海內外珍稀佛教繪畫匯聚一堂。觀眾可近距離感受敦煌壁畫的細節、見證龍門石窟中被盜的佛首重新回歸,體味“佛教中國化”的宏大歷史進程。
而步入“光影丹青”畫境空間,青綠山水在腳下舒展,氤氳墨色隨琴聲流淌。伸手可在《水仙圖》中點亮螢火,轉身在《溪山無盡圖》之間燃放一盞天燈。在跨越歷史、融合多元的沉浸式空間里,訪客能以全新的體驗方式,感受從歷史中“走出來”、在光影中“活起來”的古畫之美。
戴上VR設備,訪客還能一秒穿越至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零距離觀賞被梁思成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第一瑰寶”的唐代建筑。其精妙的斗拱結構、珍貴的唐代彩塑,都將在虛擬現實中生動再現。訪客甚至可以踏上佛臺,感受夕陽灑落殿內的金色光影。
展覽背后,是20年來“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組全球尋畫、浙江大學文物數字化團隊技術突破的磅礴之力。不僅讓中華大地上不可移動的遺產“走”出深山,更讓脆弱的紙絹跳脫了歲月侵蝕,在數字世界獲得永恒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