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華的油畫在具象與抽象的臨界點上構建起獨特的視覺語匯。
▲鄧偉華作品 《街角斜陽》
60×80㎝
他既不依賴宏大的敘事框架,也不沉溺于符號化的文化拼貼,而是通過對日常景物的精微觀察,解構自然形態,并用色彩和質感重組,完成對存在狀態的詩性書寫。
▲鄧偉華作品 《原野之二》
84×81㎝
《黃泥坳》中,黃土高原的肌理被拆解為深淺交織的赭石色塊,刮刀在厚重的油彩表面劃出的痕跡,恰當地形成黃泥坳的地質層理。
▲鄧偉華作品 《黃泥坳》
110×110㎝
畫面右下角一抹鈷藍,是黃土中的粼粼水波,如果沒有水,那么畫中的黃土只是荒蕪的景色,但有了角落的水,黃泥坳就從視覺的枯,轉換為讓觀者通感的“干旱”和“渴意”。
水如同大地深處迸發出的精神靈光和希望,鄧偉華將光、土、水,幾種元素的地貌,變化為充滿生命力的視覺符號。
▲鄧偉華作品 《原野之六》
84×81㎝
鄧偉華對色彩的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能讓色彩傳遞感情,在精妙的運用中實現通感。
《原野之六》則以細膩的筆觸編織出綠色的交響。從深橄欖綠的沉穩基底到淺黃綠的輕盈表層,不同明度的綠色在垂直方向上層層遞進。
這種色彩的節奏感令人聯想到印象派對光色關系的科學研究,鄧偉華在科學的比例中,加入靈光一閃的隨意,松弛有度。
▲鄧偉華作品 《欲雨》
195×170㎝
“山雨欲來風滿樓”,鄧偉華的《欲雨》有著撲面而來的潮濕氣和土腥味。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畫面下方,不堪風折的草葉齊齊倒向一邊,烏云仿佛從觀者身后卷來。
為了平衡畫面過多的暗調,也為了點題“欲雨”之未雨,鄧偉華在遠方留下一抹晴朗的天色,但是,百分之八十的畫面被暗色覆蓋,傳遞出風雨壓倒性的優勢,由此形成強烈的視覺張力。
▲鄧偉華作品 《初雪》
50×70㎝
可見,在鄧偉華的畫布上,物質性與精神性始終處于微妙的張力場域。色彩、筆觸、肌理,是物質的,人對環境的在地性感受,是精神性的。
▲鄧偉華作品 《盆植之一》
鄧偉華以嫻熟的技巧,在物我之間構建起既具感官震撼力的油畫語言,當我們凝視這些畫作時,既能感受到顏料堆疊的物質重量,又能捕捉到生命律動的精神靈光。
藝術家簡介Profile
鄧偉華,生于1969年。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韶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韶關書畫院畫師,廣東省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
1995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系
1998年結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
1999年結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高級創作進修班
2017-2018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研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