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英國《泰晤士報》3月30日報道,德國私營航天企業研制的“光譜”(Spectrum)火箭當天從挪威安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但火箭在飛行約30秒后墜毀并發生爆炸。這意味著,俄羅斯以外歐洲大陸的首次火箭發射以失敗告終。當地時間30日12時30分(北京時間30日18時30分),德國伊薩爾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光譜”火箭在挪威北部的安島航天中心進行了首次發射。但在升空后不久,火箭姿態失去控制,在空中旋轉180度后墜毀。
先前,美國和中國的民營初創企業已經分別于2008年和2019年實現了發射衛星的夢想。現在歐洲選手終于出場,而光譜號甚至先于我國產品,在實際飛行中檢驗了可復用火箭流行的一級九臺發動機并聯設計。
“光譜”火箭首次發射失敗(資料圖)
“光譜”火箭是一款兩級火箭,高約28米,能夠將最多1000公斤的貨物送入低地球軌道。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十個Aquila發動機提供動力,第一級使用九個發動機,第二級則配備優化真空環境的發動機。伊薩爾航空航天公司成立于2018年,迄今已籌集超過4億歐元資金,最近在2024年6月完成了6500萬歐元的C輪融資。此次發射原定于3月24日進行,但由于天氣原因被多次推遲,最終在3月30日中午12時30分發射。
從發射現場的震撼視頻可以看到,火箭在升空幾秒后便開始翻滾,隨后墜向冰冷的地面,并在猛烈的火球中爆炸。目前尚不清楚導致異常的具體原因。事件視頻顯示,火箭在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墜向地面,因此很可能是在火箭開始翻滾后,飛行控制人員終止了飛行。光譜火箭的首次試飛沒有搭載任何有效載荷。據 Isar Aerospace 官網信息,此次發射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火箭的數據。
“光譜”號火箭(資料圖)
同一天傍晚,全球工業領域的頂級盛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德國總理朔爾茨的致辭中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工業轉型"為主題,吸引60多個國家4000余家展商參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核心看點。博世、西門子等行業巨頭與300余家初創企業同臺競技,集中展示智能制造、數字生態系統等前沿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身影頻現,上海電氣、中國移動等企業攜高端裝備亮相,國產大飛機C919配套技術供應商亦在列。
火箭(資料圖)
小型衛星發射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商業衛星發射公司涌現出來,而中小型運載火箭則成為了這一市場的“寵兒”。因為相比于大型運載火箭,中小型運載火箭不僅發射成本更低,而且發射周期更短,非常適合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需求。而“光譜”號火箭的失敗發射無疑給這一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畢竟伊薩爾航空航天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研發中小型運載火箭的初創公司,如果他們無法克服此次失敗帶來的困難,那么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小型衛星發射市場的發展。
歐洲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主權火箭產業,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實際上,歐洲已經在其他方面展示了其擺脫美國的能力,現在歐洲運營著自己的基于衛星的 GPS 替代系統 ——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其精度可達到美國同類產品的四倍。以 Isar Aerospace 為代表的這些商業新秀,或許就是未來歐洲版的 SpaceX 雛形,也是歐洲商用火箭能夠擺脫美國依賴的希望。從導航系統到運載火箭,歐洲正在搭建完整的太空產業鏈,這場“去美國化”的運動或許將重塑未來全球太空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