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道,2025年3月的最后一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則表態引發全球關注,他說若中國同意促成字節跳動剝離脫售TikTok的協議,美國愿降低對華關稅。
這一條件的拋出,將原本獨立的科技企業并購案與中美貿易戰深度捆綁,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的復雜性與投機性。
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政策始終帶有鮮明的實用主義色彩。自2025年1月重啟對華關稅戰以來,美國已兩度加征關稅,累計稅率達20%,涉及商品范圍從鋼鐵、半導體延伸至消費品。然而,數據顯示加征關稅的成本近90%最終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芝加哥大學研究指出,關稅導致美國制造業中間產品采購成本上漲13%,低收入家庭因失去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而承受更大壓力。
此次以關稅減免為籌碼,特朗普試圖一石二鳥,既通過TikTok交易遏制中國科技企業在美發展,又借此緩解國內通脹壓力與企業游說。但歷史經驗表明,關稅作為談判工具的效力存疑。
2018至2024年,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對華加征關稅未能縮小貿易逆差,反而促使中國加速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實現出口多元化。如今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已從2018年的19%降至14%,而東盟和中東等新興市場份額顯著上升。
TikTok事件,本質上是美國科技霸權與中國數字競爭力的碰撞。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強制要求剝離,實則是對中國科技企業全球擴張的忌憚。數據顯示,TikTok在美國擁有1.5億月活躍用戶,其算法推薦模式對美國社交媒體市場形成顛覆性沖擊。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行政手段重構數字經濟規則,遏制中國技術輸出。
另外,字節跳動需要在4月5日之前尋找到TikTok的非中國國籍的買家,否則將遭受美國禁令。最后期限與關稅調整的窗口期高度重合。這種時間上的刻意安排,凸顯了特朗普政府將經濟工具與政治目標綁定的策略。
然而,該策略面臨多重挑戰:字節跳動明確拒絕出售核心資產,美國國內對“政府干預企業并購”的爭議持續升溫,而中國商務部已暗示將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
特朗普的關稅交易提議,折射出當前中美關系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小院高墻”策略,在科技等關鍵領域對華封鎖和推進“脫鉤“戰略”。另一方面,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仍深,2024年兩國貿易額達66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
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指出,若關稅戰升級,美國GDP未來五年可能減少1.6萬億美元,就業崗位減少73萬個。同時美國國內對關稅政策的反對聲浪漸起。共和黨議員批評特朗普“重蹈覆轍”,民主黨政客則擔憂關稅加劇通脹。這種內部分化,削弱了美國對華施壓的戰略連貫性。
面對美方的雙重施壓,中國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繼續推動產業升級,提升高端制造與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通過多邊機制(如RCEP、金磚國家合作)擴大朋友圈,對沖單邊主義風險。在TikTok事件中,中國已通過法律訴訟與外交溝通雙軌并行,維護企業和國家權益。
特朗普的關稅交易提議,看似是一場精明的政治算計,實則暴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焦慮與矛盾。中美關系的未來,取決于雙方能否在競爭與合作中找到平衡點,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
最后,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之前就已經亮明中方態度,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不怕鬼,從來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施壓、脅迫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對中國搞極限施壓,那是找錯了對象,打錯了算盤。美方如果別有所圖,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或者別的什么戰,中方將奉陪到底。很顯然,特朗普政府并未聽進去勸告,依舊想著搞那套極限施壓和憑空造牌交易的把戲,但這種顯然不會成功,也不能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