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跨學科學習、核心素養培育已成為新課改的重要方向。如何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成為一線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2025年3月28日,育新沙河中學隆重舉行劉英杰老師申報的北京市教育督導評價課題的開題論證會。本次開題論證會由沙河中學教科研中心主任石花主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邀請北京市教育督導評估院何育萍副教授、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室教研員張久霞老師、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馮麗娟老師對課題進行開題論證與指導,為課題的深入開展把脈定向。
01
科研筑基,穩步前行
會議伊始,石花主任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沙河中學近年來的教科研發展情況和本次開題課題的基本情況。她提到,學校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工作,鼓勵教師以研促教、以研促學,近年來課題申報數量和質量均有明顯提升,同時提出學校科研工作仍有一定提升空間,需要在專家指導下不斷優化,并對本課題的科研價值和前期準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02
開題匯報:聚焦新課改,探索評價新路徑
課題開題匯報階段,課題負責人劉英杰老師立足新課改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分別從選題背景、政策依據、理論支撐、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團隊分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他在匯報中提到,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頒布,跨學科主題學習逐步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在實際教學中,地理學科跨學科學習的評價體系尚未完善。如何科學評估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的地理核心素養表現,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課題將嘗試通過探索地球儀制作的活動課程評價方案,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通過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03
專家評議:高度肯定,精準指導
專家評議環節,三位專家在認真聽取匯報后,分別對課題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進行評述,并提出了寶貴的優化建議。
北京市教育督導評估院何育萍副教授肯定了本課題的選題價值。她認為,本課題緊扣新課標改革,具有戰略性和時代性。緊緊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學科特色突出,且立足一線教學,注重實踐成果向理論成果的轉化。同時,何教授指出本課題開題報告中的研究目標、問題、方法需保持邏輯一致性,確保課題核心概念清晰。
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室教研員張久霞老師充分肯定了劉老師作為青年教師對課題申請工作的積極參與。她對課題的創新性和現實意義給予認可,認為本課題以全新視角聚焦‘雙減’背景下的評價困境,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同時,她肯定了學校對課題的支持力度,認同了已有的研究基礎,并鼓勵課題組充分利用好校內校外的優質資源開展研究。在建議方面,她提出,開題報告中的成員分工和時間節點需進一步明確,以確保研究有序推進。
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馮麗娟老師在線上參與本次會議,她從地理教學實踐的角度對本課題進行了評議。她認為,本課題理論價值高,緊扣“雙減”,為學生創立真實的學習情境,能有效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深度。同時,何老師建議在課題成果中增加評價方案手冊的編寫,從而為一線教學提供參考。
經過充分論證與深入討論,專家組認為,本課題研究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同意開題。
04
校長寄語:科研興校,未來可期
會議最后,育新沙河中學執行校長申東印進行總結發言。他首先對各位專家的蒞臨指導表示衷心感謝,強調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并對課題組提出三點期望: 第一,課題研究要扎根課堂,服務教學;第二,科研團隊要緊密協作,確保研究高質量完成;第三,希望課題成果能真正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助力學生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