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南充市嘉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起極具代表性的行刑銜接典型案例——許某假冒“三雄極光”注冊商標案。在本案中,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實現無縫對接,對違法者形成“刑事+行政”的雙重威懾,充分彰顯法律威嚴與執法力度。
案件追溯至2018年南充一商用廠房建設項目。時任項目經理的許某,受非法利益驅使,與親屬合謀,采購無品牌燈具后,私自印制“三雄極光”商標,假冒正品銷售。涉案金額高達187.79萬元,非法獲利超過133萬元。
嘉陵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該案主犯馮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94萬元;陶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40萬元。同時,該案違法所得1335373.51元被依法追繳,退還至受害人。許某因犯罪情節相對輕微,未被提起刑事訴訟,但行政違法責任仍不能免除。
2024年10月14日,南充市嘉陵區市場監管局正式接手此案。執法人員依法向當事人許某郵寄《詢問通知書》,并通過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多次通知其前來接受調查詢問,然而當事人拒不配合。面對這一困境,嘉陵區市場監管局依托“行刑銜接”機制,與嘉陵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緊密協作,實現證據互認、信息共享,成功調取司法文書、戶籍證明、訊問筆錄、商品照片等關鍵證據,構建起完整的證據鏈。最終,依據《商標法》第六十條,對當事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至此,本案通過刑事判決與行政處罰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完整的處理閉環。“刑事追責+行政處罰”的雙重懲戒機制,確保違法必究,以實際行動維護市場秩序。這一典型案例不僅是對違法者的有力懲處,更作為一個清晰的法治信號,向社會各界明確傳遞:任何妄圖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都必將面臨多維度的法律制裁 ,絕無逃脫的可能。
(供稿:劉春婷、徐志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