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8年重慶合川師范學校校長王爵英正在檔案室翻閱資料,他的任務是編撰合川縣志,然而當他打開一本多年的老檔案時,里面夾著的一張紙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是一張部隊的立功喜報,一名叫蔣誠的軍人在36年前榮立一等功,但喜報發回來后卻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所以這份喜報才一直沒有發出去,至于原因,王爵瑛看著手里的喜報陷入沉思,隨后一拍腦門恍然大悟。
王校長想到了什么,喜報中的老兵蔣誠究竟是誰,他立下過什么功勞,為什么這份喜報停留三十六年都沒有送出去,最終他們找到這位令人尊敬的老兵了嗎,這幾十年老人又經歷了什么呢?
- 抗美援朝時期的大英雄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參與到戰爭中,戰火很快就燒到了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安東地區和整個中朝邊界岌岌可危。
為了保護新中國,為國家發展營造一個更安定的環境,同年10月19日志愿軍戰士正式入朝參戰。
這段歷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志愿軍戰士們和敵人展開了無數次激烈戰斗,即便當時的裝備對比鮮明,可我們的戰士憑借著堅定的毅力,頑強的斗志,最終以實力促使雙方和談,結束了這場堪比二戰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我軍涌現出了大批優秀的戰斗英雄,像書中經常提到的黃繼光,楊根思等等。
除了這些宣之于課本上的人物,還有著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也許并不被人熟知,但他們立下的功勞卻值得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中,而上甘嶺戰役中一名叫做蔣誠的戰士便是其中之一。
1928年蔣誠出生于重慶市合川區隆興鎮,農戶出身幾口薄田養著一大家子是當時萬千普通貧苦大眾的生活常態,蔣誠家也沒什么例外,這點田地糧食維持溫飽都很困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蔣誠也是如此,幾歲時就去地里干活,還要給附近的地主家放牛,年頭不好時還曾跟著家里人一起上街討飯。
正是因為生活的苦,蔣誠才有著更多憧憬,他想過上好日子,更想做讓所有人過上好日子的人。
想要實現愿望就要讓國家強大自己強大,沒有國哪有家,當兵上戰場才保家衛國的好男兒,于是在新中國成立這一年,蔣誠終于如愿進入部隊中。
當時新中國已經解放,進入和平時期,本以為沒有機會上戰場鍛煉自己,沒想到就在第二年朝鮮戰爭爆發。
蔣誠所在的12軍迎來了前往戰場的任務,這一年他22歲,經過一年多的軍隊生活磨煉,已經初具軍人素養,平時刻苦訓練還練得一手好槍法,入朝參戰時擔任重機槍手并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被上級提拔為槍炮班副班長。
1952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我軍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了6萬多兵力、三百多門大炮以及一百七十多輛坦克,在長達43天的時間里,圍繞上甘嶺地區進行了59次的反復爭奪。
戰爭開始后,位于北側的537.7高地一開始便陷入了被動局面,敵人首先在空中對我軍陣地瘋狂投擲炸彈,甚至投放了凝固汽油彈等臭名昭著的武器彈藥。
在敵人空中打擊下,我軍部隊傷亡數字依舊不斷攀升,到了11月8日537.7高地僅剩下24名戰士,而且在敵人的封鎖和炮火下戰士們已經斷水斷糧11天了。
關鍵時刻12軍派遣一個團的兵力前去支援,蔣誠就在其中。
接手537.7高地后,蔣誠和戰士們立即投入到激烈的戰斗中,但局面依舊對我軍不利,眼看著身邊的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他并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
蔣誠在戰壕中托起沉重的機槍,向著敵人的方向瘋狂掃射,很快壓制了敵人小范圍的進攻,但他的舉動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敵人對其所在位置進行更為猛烈地進攻,一枚接一枚的炮彈在蔣誠不遠處接連爆炸。
巨大的聲響一度讓蔣誠失聰,更可怕的是一枚彈片扎進了他的腹部,等到蔣誠感覺到疼痛時低頭一看時,腸子都被炸了出來。戰場上容不得他想太多,他將腸子塞回去用衣服將傷口簡單包裹住便繼續戰斗。
這時的蔣誠整個人都站不起來了,伴隨著疼痛他仰面朝天躺在戰壕里,緊緊地抓住機槍向著空中的飛機掃射,身邊d倒下的戰友,其他的戰斗英雄事跡,他想到了很多,死了很容易,但為了保家衛國即便犧牲也要戰斗到最后一刻。
就在筋疲力盡的最后一刻,他將槍口對準了正在低空掃射的敵方戰斗機,隨后便陷入了昏迷中。
他的傷勢非常嚴重,尤其是腹部的傷口,經過戰地醫生不眠不休地搶救終于活了下來。這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英雄。
在這次戰斗中他殲滅敵人400多人,打下了1架敵方戰斗機,拿下敵人重機槍1挺,壓制了敵方炮火為戰友爭取了時間。
憑借著這些戰績,蔣誠榮立一等功,被全軍表彰,不僅活了下來,還成為了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
1954年回到國內的蔣誠又在一次行動中榮立三等功,1955年蔣誠響應國家號召,選擇復員回鄉搞生產,建設國家做一個普通的農民,很快他成家立業安定了下來,但他并沒有向任何人講過自己的經歷包括自己的家人,也沒人知道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老農曾經有著那樣輝煌的過去。
- 先人后己,樂于奉獻
如果讓蔣誠家人評價他的為人,除了老實巴交干活外,有點“傻”應該是親友們為他貼上的標簽。
蔣誠的妻子曾說過,他為了讓大家掌握技術過上好日子,起早貪黑地挨家走,毫無保留地教給別人技術,還因為晚上出門著急,走路撞到石頭把腳指甲都踢掉了。
蔣誠在家的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努力工作,但根本沒有積蓄,手里有點錢都拿去做好事,貢獻給了集體。或許在他的心里,國家排在第一位,然后是集體,之后可以是很多事很多人,唯獨沒有他自己。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蔣誠的兒子蔣明輝曾這樣評價他,“他不愛說話,老實巴交,平時就知道干活,他不止一次為了集體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或許這就是使命感和責任感吧。說起這些蔣明輝想到了發生在90年代初的一件事。
1991年某天,蔣明輝下班后看到父親心情低落地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出神,蔣明輝便上前詢問自己的父親是不是有什么事。
蔣誠看著兒子沉默了半晌,看著著急的兒子欲言又止,蔣明輝看到父親的樣子愈發覺得出了事。
在兒子的不斷追問下,蔣誠終于說出了實情,原來他在外面欠了債。
幾年前鄉里修路,當時大家都不懂建設,蔣誠又是個迎難而上的人,便自告奮勇帶領鄉親們修路,然而很快經費就不夠了,再加上當時沒有工資,很多人都開始打退堂鼓。
就在所有人以為要散伙時,蔣誠再一次站出來跟大家說他有辦法,幾天后蔣誠就帶著修路的經費回來了,別人問他從哪弄的錢他也不說。
事實上當時他也沒有辦法,只能以自己的名義去銀行貸款了1000元,如今加上利息需要還款二千四百多塊。
現在看來金額不多,可在當時農村能拿出來這個數字的還是少數,蔣誠沒有積蓄,無奈之下只能找兒子幫忙。
不過蔣明輝當工人手里也沒什么錢,僅有的一點存款是留著結婚用的,但他最終還是決定拿出來自己的存款幫助父親還款。
為了節省開支盡快還債,蔣明輝賣了自己剛剛蓋好的新房住到單位宿舍,平時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父子兩人更加賣力地干活。
因為沒有了新房子,蔣明輝差點沒結上婚,也險些壓垮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蔣誠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他選擇回鄉生產開始,就放棄了個人利益,全身心投入到家鄉建設國家建設中。
他什么都做過,修路、種田,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從1964年開始他成為了當地的養蠶技術員。
自己一邊摸索,一邊幫助大家改善傳統的養蠶技術,每天奔走于各家各戶,陰天下雨艷陽高照,養蠶的每個細節他都要親自去老鄉家里指導,因此忽略了家庭。
蔣明輝小時候一度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漸漸明白父親的苦心,蔣誠的大兒子也在父親的影響下于1985年參軍入伍,延續父親保家衛國的理想。
可即便如此任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位低調又樂于助人的老漢,竟然是戰場的大英雄。
- 遲來三十多年的喜報
王爵英看著喜報上有點模糊的字跡,上面寫著重慶市合川區興隆鎮,想到了當初喜報沒有送出的原因好像是地址錯了,沒有這個地方,所以一直保存在檔案室里。
“興隆鎮”他也沒聽說過,不過猛然想起多年前自己有個學生叫蔣啟鵬,這個人是隆興鎮的人,會不會是一個地方呢?
兩人都姓蔣,假設是同鄉那么他們會不會有什么關系?事不宜遲,王爵英立即聯系到了蔣啟鵬嘗試詢問他認不認識蔣誠,蔣啟鵬接到電話后有些意外,“我親戚家有個哥哥叫蔣誠,曾經當過兵,不知道和你說的是不是同一個人?!?/strong>
為了進一步證明蔣誠的身份,王爵英跑了多個相關單位證實,最終確定了喜報上的“興隆鎮蔣誠”就是隆興鎮的蔣誠,當年應該是寫錯了地名,這才導致喜報36年沒有送到蔣誠手里。
于是王爵英立即找來兩個工作人員,要求他們趕緊去隆興鎮找人送出這份喜報。
玉河村每天的勞作和生活是被廣播聲喚醒,播音員是參加過戰爭的老兵蔣誠,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每天早上6點準時為大家播報天氣和注意事項。
蔣誠六十多歲了,廣播完成后他像之前一樣打算鎖上門去其他的養蠶戶家里看看。
但今天正準備出門的他看見了兩個陌生人走了過來,“請問是蔣誠蔣老先生嗎?”
蔣誠有點納悶:“我就是,請問有什么事嗎?”“我是市檔案室的工作人員,這次來是專門為您送上立功喜報的。”
蔣誠的家人聽到后有些吃驚,一起生活幾十年從來不知道蔣誠立過功,竟然還是一等功,周圍的鄰居老鄉更是吃驚,他們從來沒想過天天見面的蔣老漢竟然曾經是這樣厲害的人,可即便有著如此耀眼的過去,蔣誠也從來都沒跟人講過自己的事,始終踏踏實實地工作。
要不是這次工作人員補送喜報,眾人依舊不會知道蔣誠的事跡,最終還是在大家的不斷詢問下。
蔣誠在講了曾經的經歷,有人問他立了這么大的功勞,為什么不去向政府要一份好工作,蔣誠回答“要自力更生,不給國家添麻煩”。
說完他便又看了看這份遲來的喜報,隨后小心翼翼地疊了起來放進了抽屜里。這一年蔣誠60歲,距離上甘嶺戰場立功已經過去了36年的時間。
這么多年他從未將這件大事宣之于眾,這是他做人的品格,更是一名軍人的錚錚鐵骨。
很多人看過鬼吹燈都知道胡八一情結,他是軍人經歷了戰場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也失去了很多的戰友同志,最終只有自己活了下來,所以他心里始終過不了這個坎。
午夜夢回時心里充斥著內疚、后悔,放不下曾經的事,更不敢想起,只能深深埋在心底,或許蔣誠先生心中也有這么一點點同胡八一一樣的情結吧。
結語:
蔣誠的故事隨著這份喜報,漸漸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曾立過一等功的功臣要過這樣平凡的日子,為什么甘于在村里做個普通農民。
但這種無法言說的精神不就是老一輩革命家、國家建設者們堅持的信念嗎?
為了國家敢于、樂于犧牲自己,他們畢生的愿望就是想看到的是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并愿意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
參考資料:
【1】《傳奇老兵蔣誠:英雄無言初心不改》·許幼飛,汪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