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賴清德將中國大陸定為“境外敵對勢力”之后,民眾的反對聲音愈加高漲。3月26日,島內75位學者聯合發布聲明,嚴厲批評賴清德當局的兩岸政策,指責其行徑可能將臺灣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聲明的簽署者包括臺灣學術界的知名人物,如世新大學的黃德北教授、政治大學的馮建三教授及中央研究院的盧倩儀研究員等。這75名勇士在聲明中指出,賴清德當局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并推出了一系列包含17條所謂“國家安全”措施在內的反中政策,這些舉措嚴重危及臺灣的民主法治,并對臺灣的未來構成威脅。
聲明中,學者們回顧了歷史,指出類似的敵視態度和極端做法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后果。特別是,他們提到德國納粹崛起時期的歷史教訓,警告稱民進黨當局在推行民粹主義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劇社會分裂,抑制言論自由,并以此來鞏固其政治控制。學者們還指出,臺當局對中國大陸配偶以及言論不合的人群實施的打壓,已讓臺灣的言論自由狀況愈加嚴峻,甚至接近以前戒嚴時代的水平。賴清德的這一系列反民心政策,顯然沒有得到臺灣民眾的支持。
根據TVBS最新公布的民調結果,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存在顯著的分歧。雖然40%的民眾表示“滿意”,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僅表示“還算滿意”,而對于20至29歲年輕人群體,滿意度較之前大幅下降。這一現象顯現出年青一代對賴清德政府政策的疑慮,尤其是在兩岸關系和社會氛圍方面的擔憂。在另一方面,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對賴清德的政策提出了強烈批評。他認為賴清德的“臺獨三部曲”——集權、肅清異己和思想管控,已經把臺灣推向了危險的邊緣。朱立倫指出,賴清德在推動所謂“國安17條”的同時,實施類似“綠色麥卡錫主義”的政治壓制。
這種行為不僅讓臺灣社會陷入內部斗爭,也在某種程度上威脅到了臺灣的民主體制。就像學者馮建三教授所說的“草螟弄雞公”,臺當局此類過度挑釁行為可能帶來不穩定因素,容易導致無法預料的后果。學者和政治人物的反對聲音,表面上是對賴清德政策的不滿,實則反映出臺灣社會在面對兩岸關系問題時的深層次焦慮。
臺灣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始終面臨著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復雜關系。而在當前的全球政治格局下,兩岸的沖突與矛盾,已不僅僅是島內政治博弈的工具,更是臺灣如何保持穩定和發展的核心問題。臺灣當前面臨的局勢,無疑是兩岸關系史上最為微妙的時刻之一。賴清德當局的對抗性政策,可能讓臺灣在未來幾年內處于一個更加孤立和不安定的狀態。
如果兩岸關系惡化,臺灣將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壓力,這無疑是臺灣社會所無法承受的重負。然而,學者們的聲明也提供了另一種思考的路徑。他們呼吁臺當局采取更加理性和務實的態度,避免通過挑釁和對立來加劇兩岸緊張。相反,臺灣應當努力與大陸建立更加穩定和和平的關系。
這不僅有助于兩岸人民的福祉,也符合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長期發展利益。隨著島內反對聲音的不斷壯大,賴清德當局必須面對一個重要的抉擇:是否繼續推行激進的對抗政策,還是在兩岸問題上尋求更加平衡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