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文化自信”等育人目標,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紅色基因傳承深度融合,3月21日至23日,桃源縣職業中?!拔幕孕疟尘跋轮新殹度珖鴮в位A》視頻類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實踐研究”教改項目組一行四人,赴武漢八七會議舊址、中共五大會址開展實地調研與素材采集工作。此次行動旨在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拓展教學資源的內容與形式,讓黨史故事“可聽、可看、可感”,為職業教育注入紅色文化育人新動能。
技術賦能,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項目組以“科技+教育+文化”為核心理念,分工協作。項目負責人鐘敏為統籌腳本設計與場景調度,突出黨史故事的敘事邏輯;羅陽運用無人機及動態鏡頭技術采集講解視頻;劉佳敏、李佳霓通過微距拍攝、文物細節捕捉及講解員深度訪談,挖掘紅色文物背后的鮮活故事?!拔覀儾粌H要傳遞史實,更要通過視聽語言營造沉浸式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信仰力量。”鐘敏為在拍攝現場強調。
立體化教學,構建紅色育人新生態
本次采集的素材將整合為微課等資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其中,系列微課以黨史關鍵事件為脈絡,結合舊址實景與情景再現,生動還原革命歷程;搭建線上平臺,學生可自主探索歷史場景并完成實時答題,深化學習體驗。項目組計劃以武漢紅色資源為起點,逐步串聯井岡山、延安等全國革命圣地,打造《全國導游基礎》視頻類數字化課程資源,為職業教育“課堂革命”提供范例。
以研促教,培育新時代紅色導游人才
“站在八七會議舊址前拍攝時,那段風云激蕩的歷史仿佛觸手可及,”成員李佳霓感慨道,“這讓我們更深刻意識到,紅色教學資源不僅要‘傳史’,更要‘鑄魂’。”未來,團隊將持續推進科研與教學雙向融合,通過數字化手段創新黨史教育模式,培養兼具文化自信、專業素養與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導游人才,讓紅色基因在職業教育中薪火相傳。
來源:指尖新聞
作者:羅陽 鐘敏為
編輯:邱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