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時刻還是按下了暫停鍵,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對于李嘉誠來說,當下的結局早就已經注定,因為我們很早就已經說過。而且不管是大公報,還是港府的表態都在說明一點,那就是此次交易并不是那么簡單。
就在最后時刻,國家終于出手,而本以為李嘉誠將逆勢而為的時候,沒想到,作為交易伙伴的貝萊德卻選擇了跑路,甚至不惜打折出售中國資產,貝萊德這是要拋棄李嘉誠提前跑路了嗎?美國財團要換一種方式出手了嗎?
中方終于出手了
俗話說好言難勸要死的鬼。對于李嘉誠來說,不管是輿論的發酵,還是多平臺的勸阻,早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但是李嘉誠卻充耳不聞。然而結果自然明晰,那就是國家下場,只能說,李嘉誠終于等到了。
近日,根據相關的媒體報道,就在李嘉誠距離交割還剩不到48個小時的時候,我們這邊終于表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對此次交易進行審查。
可以說,這直接將李嘉誠最后的希望給破滅了,因為對于李嘉誠來說,不管是是大公報的勸阻還是港府的表態,在他看來,這不過都是危言聳聽罷了。再說了,兩根金條擺在面前,哪一個是道義的那一個是丑陋的,重要嗎?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條是自己的。
而且大公報的文章措辭越嚴厲,這邊李嘉誠的行動速度反而越快,甚至在港澳辦轉發之后,依然在推進交割事宜,只是沒想到,當下我們真的出手了。
可以說,李嘉誠賭的就是中方不會出手,賭的就是中方只會像上次一樣,發文對其譴責,而不會對其動手,可以說,李嘉誠自認為看透了我們。
因為早在李嘉誠拋棄大陸資產的時候,李嘉誠就嘗到了甜頭,因為那次李嘉誠的行動,讓外資撤離達到了高潮,而我們這邊更多的也是發文,并沒有過多的阻止。
而此次李嘉誠卻認為依然會如此,而且再看看李嘉誠挑選的時間。四月初達成交割,三月達成談判。可以說,這哪像是談判,更像是逃跑。而且每年的三月份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兩會,所以大家的目光都在自己的身上。
而李嘉誠則是想趁這個節骨眼完成交割,但是沒想到,此次我們卻直接下場了。而這也就意味著,李嘉誠的策略失效了。
更為重要的是,不光李嘉誠猜錯了大陸的想法,更是猜錯了貝萊德的打算。本以為貝萊德才是那個最惹不起的。沒想到,我們這邊剛宣布要下場調查,而貝萊德就直接表示,要打折出售一座上海的商廈,意向出售價格更是相比購入時候,打折了近34%。
這也就意味著,李嘉誠還沒行動,而貝萊德卻首先行動了。再說了,當下貝萊都不敢正面硬剛,那李嘉誠是哪來的勇氣和中國硬剛呢。
而且我們早就已經給李嘉誠給過機會了,你以為每一次大公報的勸說和港府的表態是在給李嘉誠施壓嗎?
其實并不是,這是在給李嘉誠最后機會,同時也是在給李嘉誠撐腰,只是沒想到,李嘉誠卻認為優勢在我,而現在的李嘉誠只會面對更加窘迫的局面。畢竟,不能成交的背后,還有著巨量的解約費。
李嘉誠功虧一簣
當下的李嘉誠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既沒有徹底地抽身得到好處,同時也沒有從此次交易中賺取暴利,最后得到的除了更多的失望就是譴責,只能說,李嘉誠失算了。
曾經不看好大陸的發展,選擇歐美市場,結果沒想到,在李嘉誠押注西方的同時,中國經濟卻繼續快速的發展,更是打破了李嘉誠的認知。而當下,就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卻繼續選擇西方,只能說,李嘉誠再次選錯了道路。
而且此次的錯誤必將會讓李嘉誠買單。要知道,曾經為了盡快達成協議,貝萊德給了高價,但是卻有附加條件,那就是如果無法達成交易,那李嘉誠就得按天償付解約費。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將是很大一筆錢。
而當下眼看著此次交易無法按時完成,那李嘉誠就得繼續給貝萊德付錢,直到此次合作解約。
所以李嘉誠的麻煩才剛剛開始,要是當初大陸喊話,李嘉誠直接找國家撐腰,認定此次交易存在威逼等行為,那這背后必然是貝萊德承受壓力,而李嘉誠能夠保全資產,甚至能夠找到另外一個辦法解決。
但是李嘉誠卻一意孤行,最后的結果必然雞飛蛋打。這邊大陸為了國家的利益自然得好好進行審查,而另外一邊的貝萊德出售大陸資產是不是選擇預防大陸出手就很難說了。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貝萊德吃不下港口,必然是要從長和身上啃一塊肉來,而解約費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當下長和的股票已經跌了近200多億,而且還在繼續,這就意味著當下李嘉誠的損失才是剛剛開始,只能說,任何一個做空自己國家的商人都不會得到好的回報,逐漸成為了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