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沖突爆發,圍繞俄烏停火這一關鍵議題,各方勢力展開了一場錯綜復雜的博弈 。而在此過程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表現卻盡顯無力,注定難有作為。
日前,特朗普高調宣稱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取得了很大進展,還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將就海上停火達成一致,其他國家參與監督停火進程,甚至稱將考慮俄羅斯提出的制裁減免請求 。可現實卻很打臉,美俄代表團在利雅得會談超 12 小時,最終未發表聯合聲明。普京雖對特朗普提出的俄烏 30 天內放棄襲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提議表示支持,卻未接受 30 天全面停火方案。澤連斯基稱烏方準備停火,卻質疑俄方誠意,強調 “無烏參與的談判無效”。馬克龍也表態,俄烏停火需 “可核查、可評估” 。
由此可見,特朗普高調宣稱的斡旋成果,只是一廂情愿,他忽視了俄烏沖突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與地緣政治因素。英法兩國領導人為維持國際政治格局,防止特朗普倒向俄羅斯,同時為澤連斯基解圍,向特朗普提議將俄烏和平協議分兩步走:先實施 30 日臨時停火,再達成有歐洲、烏克蘭參與和談的正式協議。英國首相斯塔默利用特朗普性格,說服澤連斯基接受 30 日停火條件,把難題拋給俄羅斯,其目的在于拉攏特朗普,維持西方對俄統一立場。
沒想到普京卻是高手中的高手,回應停火提議,表示同意但細節待商討。回顧拜登執政時期,美國率領整個西方陣營,妄圖將俄羅斯逼入絕境,那種壓迫感至今仍讓普京心有余悸。所以,特朗普態度的轉變,或許是俄羅斯擺脫烏克蘭泥潭的契機,俄方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但普京的同意停火是有條件的,烏克蘭方面對于停火也劃定了紅線,歐洲的資深政客們則在 G7 會議上呼吁俄烏雙方對等停火。在沙特舉行的美俄會談、美烏會談中,斯塔默與普京等政壇高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暗中較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竟是讓特朗普心心念念的俄烏停火協議,悄然化為泡影,使其陷入極度尷尬的境地。
其實,特朗普在國際事務中的無力表現并非偶然。在他第一任期時,韓國總統文在寅積極斡旋,促成了特朗普與金正恩的歷史性會晤。當時,美朝雙方嚴重缺乏互信,會談基礎薄弱,特朗普好大喜功,最終一無所獲,文在寅才是真正的贏家。如今斯塔默與普京與文在寅一般,在應對特朗普的策略上如出一轍,特朗普總幻想輕易解決俄烏沖突,卻缺乏對國際事務應有的尊重與審慎,注定一敗涂地,成為人們茶余飯后嘲笑的對象。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他對普京 “非常生氣”,威脅若因俄方導致俄烏無法停火,將對俄石油買家征 “二級關稅”。可即便如此強硬表態,從之前的一系列事件發展來看,特朗普推動俄烏停火仍困難重重,實現目標希望渺茫,他的種種努力,不過是無力掙扎罷了,根本無法改變大局的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