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長征
曲藝奇才,諧劇專家,多產快槍手,早寫《仙人掌》,近作《巴山紅葉》;小品大王,論文高手,多才音樂家,插曲《俏花旦》,尾聲《似水流年》。“巴蜀鬼才”魏明倫用挽聯高度概括了一位曲藝編劇、作家、理論家一生的創作成就,他是嚴西秀先生。
01 從《白發吟》到《似水流年》
1962年,19歲的嚴西秀為了能吃飽飯,憑借拉二胡的本領,考進了四川省自貢市曲藝隊。為了端穩飯碗,嚴西秀讀歷史、學音樂,在鉆研曲藝的道路上,他艱難跋涉,但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慰藉。
1980年,自貢市文化館邀請嚴西秀以“劉少奇同志的一頭白發”入手,寫下了琵琶彈唱《白發吟》,表達了“好在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主題思想。作品聲情并茂、催人淚下……從市到省、從省到京,一直唱進中南海懷仁堂。《人民日報》全文刊發《白發吟》,緊接著17家報刊爭相轉載,成為四川曲藝史上的佳話,嚴西秀一“吟”成名。不久,他被選為省曲協副主席,成為市曲藝劇團長,但創作依然是他的執著追求。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文化市場風頭大變,戲曲和曲藝觀眾陡然減少。嚴西秀審時度勢,先“求生存”再“謀發展”,組建起一支四川省抒情歌曲電聲樂團,帶著新節目走遍自貢,上成都,下重慶,赴海南,商演足跡遍及多省。后又組建了一支青年藝術團,將相聲、小品與通俗歌舞混搭,讓劇團“鳥槍換炮”,添置了舞臺燈光、音響、電聲樂器,職工收入大幅提高。曲藝小品《兄妹上墳》,系列諷刺小品《仙人掌》引來眾多觀眾追捧。1989年,在首屆西南話劇節上,嚴西秀以系列諷刺小品《仙人掌》參賽,劇場座無虛席,好評如潮。魏明倫作序:《仙人掌》囊括七個小品,粗粗掃描,微微諷刺。是七場七景皆揭丑,還是一枝一葉總關情?1990年,央視舉辦“全國小品精品薈萃”,嚴西秀以《當務之急》和《高度統一》2個小品入選。
“風雨雷電來相助,繪一幅巍巍鹽場壯美圖……”2017年,已經75歲的嚴西秀,創作了《鹽都壯美圖》,歌唱歷代鹽都人的精氣神。2018年,由嚴西秀編劇、作詞的“一路芬芳”作品集以“大曲藝”思維探索品牌化建設,走進校園舉辦巡演。大半個世紀來,嚴西秀為自貢曲藝創作并獲全國、全省各種獎項的作品數不勝數。
02 “五字真言”和“三七開”
嚴西秀創作了上千件(篇)文藝作品,既有小品、諧劇、金錢板、清音、揚琴等曲種以及曲劇,也有論文、隨筆、雜談等對曲藝創作進行思考的文章。中國曲藝作品金獎中以國文聯評論獎一等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理論獎的獲得者。
有人稱其為“四川曲藝編劇第一人”,他不認同這種說法,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只是干曲藝時間長一些,失敗教訓多一些而已。藝術以質量取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百個平庸加起來也當不了一個卓越。所以,我們要努力拒絕平庸,爭取卓越。但卓越,大多是從最初的平庸起步的。”
“好看,有意義”是嚴西秀創作遵循“五字真言”,他認為“藝術家首先要成為思想家,沒有思想性怎么引起觀眾思考?”作家要靠作品說話,觀眾認可最重要。
嚴西秀將自己的作品分成“三七開”:70%的作品是別人“要我寫”的,人家定好標準,我滿足甲方要求,直接換成錢,供我平凡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30%的作品是“我要寫”的。在《嚴西秀作品集》《嚴西秀曲藝戲文選》兩本書中集結的作品,大多是“我要寫”“我想寫”和含著淚去寫的東西。
從事曲藝創作、研究幾十年,晚年的他“要我干和我要干的事情很多。”除了筆耕不輟,嚴西秀還經常受邀到全省各地講課,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幫助年輕的后學者。他想把自己經歷的東西,告訴后來的年輕人,得意時不忘提醒,失落時給人鼓勵,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通過《麻將人生》《川軍張三娃》《山村廣播員》《弱勢群體》《天堂鳥》《仙人掌系列》《棋魂》《星級服務》《哨所情》《似水流年》等各類型豐富的作品培育了王迅等一批中青年優秀曲藝演員。在四川諧劇理論研究和創作,深刻影響了無數曲藝新秀,成為后輩們的指路明燈。
03 評《川丑記》諷為虎作倀
在成都這十來年,在魏明倫的生日雅集和作品研討會,在我的新書發布會和戲畫品鑒會等活動中,我與嚴西秀多有來往。有時,我會向在場的李致、徐棻、徐康、彭登懷、張昌余、孫前以及李樹人、劉學治、嚴西秀等四川文化大家請益,在我的心目中,嚴西秀是位老前輩,更像一個老大哥,更是一個大好人。
這些文化大家與我在《川丑記》100幅諷刺詩畫中某些官僚之卑鄙,人性之丑陋,文化之虛偽,美術之權術等不僅污染“成都文化特色”,而且更有李宗吾反諷的那種“厚黑”和“王倫遺風”的王明騙、王襠帶、王八狗等漫畫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原文化部部長、人民藝術家王蒙曾給予這些系列漫畫作品熱情的鼓勵:有個性;有風格;有趣味;有哲理。原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魏明倫曾撰文描述:出入寬窄巷,搭檔大熊貓。反腐敗,抗瘟疫,打鬼飛導彈,嫁妹送轎車。古今融合,愛憎分明。會使槍不當槍使,畫桃符也繪壽桃。伏魔而厭稱大帝,驅鬼而結交鬼才。
作為曲藝大家嚴西秀筆下的人物,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他通過作品為他們發聲。嚴西秀認為《川丑記》系列是通過諷刺“權藝合腐”的文化小官僚來發聲。曲藝和漫畫異曲同工的彰顯一種鮮明的創作態度:作家藝術家,理應是最具社會良知的人。藐視權貴,同情弱者,是作家藝術家的天性。如果有能力,應多做善事;如果沒能力,可以為平民百姓鼓與呼;如果因種種原因做不到,至少可以潔身自好。千萬不要去為虎作倀,褻瀆了“作家藝術家”這個光榮稱號。
我以為,歌頌真善美是主旋律,揭露假惡丑同樣是主旋律。宣傳先進人物是主旋律,打虎拍蠅也是主旋律,諷刺假惡丑就是維護真善美,他深表贊同。為此,我在他去世時,敬寫了他的一幅漫畫速寫像,錄先生的這幾句話表達我們的追思和敬意。
04 “川中大佬”的訣別詞
2023年的一天,突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嚴西秀先生的《訣別詞》,讓我十分驚訝,深感悲悼。《訣別詞》寫道:
各位朋友:我大限已至,己于2023年2月10日去世,享年81歲。我本天地間一塵埃,在人世飄浮了幾十年,如今,塵歸塵、土歸土,渺無動靜、安祥寂靜。正合我心,不亦樂乎。幾十年來,我感受過太多真善美,也領教過不少假惡丑,以及化妝成真善美的假惡丑和被誤當成假惡丑的真善美。我的感悟、成長,焦慮與思考,都在我的著作里。其它一切,就勿需多說了。幾十年里,凡以善良待我之人,我將銘記、祝福并真誠愛著你們;而以非善待我者,我都原諒并已淡忘了。也要祝福你們。我若有意無意間傷害過的人,請你能原諒。
生與死,自然規律也。傷感者勿需傷感,慶幸者也勿需慶幸。我都祝愿你們過好自己的日子。
嚴西秀連離開人世都是如此做人周正,愛惜世人!生前,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自貢的作家、藝術家們說,在曲藝書場擔任負責人期間,每個周末茶坊免費為大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他為貢井輔讀學校的智-障孩子們送去電視、洗衣機、生活用品,定期到學校回訪,這樣的善舉一做就是好幾年,以至于孩子們一見到他就拍手歡迎……生后,他留下生命“最后的饋贈”,捐出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用于醫學教育、救治失明患者。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延續起縈繞自己60余載的“曲藝之光”。
“人生不是活過了的歲月,而是記住了的瞬間,生命個體的苦樂年華,聚合成真實的歷史。”嚴西秀在“曲”中播撒了一路芬芳,并期待百花齊放春滿園。曲藝、戲曲界的姜昆、全維潤、李立山、李鐵梅、崔琦等多位藝術家、評論家表達了對嚴西秀的悼念,認為他們尊稱的“川中大佬”,對中國曲藝創作、理論方面的貢獻非常大,其德藝雙馨的風范,永遠值得學習。
【彭長征后記】
文藝大家們猶如一座座燈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為后生立德之標桿,崇藝術之典范。這個系列一部分為回憶和追思已故去的前輩風范所寫,在講述我與這些大家們交往時的回憶和記錄外,更多地著思考大家們為人、為藝的態度和精神。另一部分是目前仍活躍在文化藝術界的領軍人物,著重以我與他們的趣聞逸事或藝術合作,反映出大家們不同歷史階段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歷程,背后可見當代社會的風氣與大家風骨,濃縮著現實的點滴記憶,這是否可以把我們帶進一個時代、一片天地、一種文化,讓我們看到一種人生、一種人格、一種命運……盡管大家們的文藝領域各異,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對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中國文化的真摯表達,讓我們體會他們精神世界與創作靈感的源泉。
這些老一代文藝家,用他們堪稱垂世楷模的文品、藝品、人品,用他們永遠追求真理的思想和精神,在寫著“人”字,寫端正的“人”字……把“人”字寫得又正又好,應是我們從這100位文藝大家的故事里“聽”到的最美的旋律吧。
☆ 本文作者簡介:彭長征,漫畫家、書法家、文藝評論家、國家領導人網絡漫畫倡導者和作者、文化策劃人、雄起藝術創始人、創意人物水墨畫開創者。解放軍戰士文藝獎、全軍文藝調演獎、中央電視臺全國漫畫大賽獎、中央電視臺全國戲劇小品大賽獎、日本《讀賣新聞》國際漫畫大賽獎等得主。曾為《解放軍報》《中國漫畫》《南方周末》等哲理漫畫專欄作家,多次出任全國漫畫大賽評委。《快樂》等4幅哲理漫畫入選全國高考作文題和政治題。近年來,出版各類藝術專著十余部,舉辦個人作品展和全國巡展30多場次,策劃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和國際交流百余次,發表藝術評論數十篇。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漫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成都市慈善總會藝術顧問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