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韓國產業崩盤?第四大電池公司負債819億,韓媒:還是輸給了中國
“我們真是沒路可走啦!”近日,全球第四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 SK On 的首席執行官宣稱,為了拯救公司那糟糕的經營狀況,得趕緊采取緊急辦法,像把所有高管級員工的年薪都給凍結嘍,一直到公司能扭虧為盈為止。
而且SK On 從 2021 年從母公司 SK 集團分拆上市之后,連著 10 個季度都在虧損。今年第一季度,這家公司更是一下子就虧了 3315 億韓元(差不多 17 億元人民幣),累計虧損都達到 819 億元啦。
與此同時呢,中國的電池行業那可是紅火得很。就在前不久,中國科大全固態電池有了新進展,研究出來的新型材料能讓成本大幅降低 92%。這么一對比,韓國媒體可更難受啦,直接就說:到底還是輸給中國啦!
動力電池以前可是韓國的一個很厲害的產業呢,在最牛的時候,它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能升到 39%,成了電池產業的老大。
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時代,韓國電池產業發展得更快啦,就光 SK On 這一家,就接到了通用、福特、寶馬、奔馳這些車企的訂單。韓國媒體那時候可驕傲啦,直說:“全球一半的電動汽車廠家都得給韓國干活。”靠著技術的優勢,韓國以前確實在市場上橫著走。
但是呢,這好光景沒持續多久。從 2022 年開始,韓國電池的那些巨頭們市場份額就一個勁兒往下掉,其中 SK On 的市場份額直接降到了 4.9%,到今年為止,已經累計負債 819 億啦。再看看咱們國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加起來市場份額有 53.2%,主導著全球電池行業,超過韓國,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
今年,咱國家的固態電池技術又有新突破啦。中新社報道說,咱國家已經順順利利研發出一種能用于全固態電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很有可能加快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運營。這突破性的進展呀,直接就把韓國的鋰電池給甩到后面去了。
在動力電池這個領域,國內的企業不光努力搞技術突破,還一直在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中國科大弄出來的新型材料,成本才 14.42 美元每公斤,跟日韓企業 195 美元的高成本比起來,那可差得遠啦。連海外制品 3%的價格都不到。
走投無路的 SK On 只是韓國電池制造商衰落的一小部分。LG 新能源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才 1573 億韓元(差不多 8.29 億元人民幣),跟去年同期一比,大幅下跌了 75.2%;三星 SDI 第一季度營業利潤估計也就 2442 億韓元(大概 12.87 億元人民幣),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34.9%。
韓國這三大電池巨頭的業績都在下滑,已經到了全面垮掉的時候。今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以 36.2%的絕對優勢穩坐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頭把交椅,比韓國三大電池巨頭的總市場份額還高出 10.8 個百分點。面對 819 億元的巨額虧損,SK On 好像還在拼命掙扎。
有消息說,SK On 正在想辦法讓它的母公司和能源企業 SK E&S 合并,這家公司還說要在今年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實現盈利,還打算在下半年做到盈虧平衡。但是,競爭這么激烈的市場可不會給韓國太多緩口氣的機會。
現在,寧德時代在德國的第一座海外工廠已經投產了,第二座在匈牙利的海外工廠規劃產能 100GWh,一期已經開始動工建設。國產的動力電池正在打進好多國家的市場,留給韓國的市場是越來越少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