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 喬芮 韓金序)3月31日,湖北醫保局發布消息,湖北落實“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價格項目并制定政府指導價,項目價格為全省最高限價,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腦機接口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連接的通路。大腦在思維活動時產生腦電波,腦機接口則通過識別腦電波特征直接讀取大腦意圖,將其轉化為計算機指令,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聯通,創造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讓盲人“復明”等奇跡。
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定價后,普通患者何時能用上?價格確定后,這一技術如何真正惠及有需要的患者?
“腦機接口技術未來用于中風、癱瘓、失語、癲癇等疾病治療的前景廣闊。此次醫療服務制定收費標準,將極大的助力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發迭代。但由于該類技術目前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所以真正應用到患者還需滿足幾個條件。”4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宋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未來患者經過醫生的疾病評估和安全評估可選擇應用腦機接口技術后,首先需進行嚴格的倫理規范審查,還需確保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才可以應用腦機接口技術進行疾病或康復診療。
3月中旬,國家醫保局曾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其中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價格單獨立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也表示,“明確的價格有助于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鼓勵更多企業進入該領域,推動技術升級,也有利于研究擴展腦機接口未來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空間,是腦機接口技術從科研走向民生領域的關鍵突破。”
“腦機接口技術盡管尚未獲得正式臨床應用審批,但其革命性潛力在未來五到十年內不可忽視,定價機制構建了從科研探索到臨床落地的轉化橋梁,為技術進入臨床應用打開了一扇門。”宋健表示,定價體系的確立,使醫療研究機構能在倫理審查通過后,通過規范化收費項目開展臨床研究,這將大幅縮短臨床前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的周期,避免了冗長的審批流程;也為在臨床試驗中獲取進一步迭代所需的各類數據提供了保障,這對于技術的快速轉化落地至關重要。
“需要強調的是,該機制在實施中需嚴守倫理規范,所有臨床研究必須在雙重保障下開展:一方面需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對安全性進行的專業評估,另一方面必須確保患者的充分知情同意。”宋健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