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經開區這片熱土上,一場關于新材料產業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這里不僅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更孕育了一批在全球新材料領域具有話語權的“隱形冠軍”企業。
成都經開區
從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光明光電)的光學玻璃到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美奢銳)的金屬陶瓷刀具,再到成都方大炭炭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炭材)的等靜壓石墨新型碳材料,成都經開區正以“小材料”撬動“大產業”,成為成都乃至全國新材料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塊。
走進生產一線
揭秘新材料企業的“獨門絕技”
走進成都光明光電的生產車間,只見車間并沒有想象中人頭攢動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自動配料機、自動加料機、自動退火爐、自動包裝機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在產品下線口,一條條晶瑩剔透的光電玻璃緩緩流出,工人們按照一定的尺寸進行切割,并在每塊產品上標注它獨一無二的“身份代碼”。這里生產的不是傳統的工業材料,而是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攝像頭、投影儀、監視器等高端光學系統的精密玻璃元件。
成都光明光電生產線(資料圖)
“目前,公司生產300余個種類的光學玻璃,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國家重大工程領域以及成像投影、安防監控、環境感知等日常生活領域。”成都光明光電總經理劉振禹介紹,目前,公司光學玻璃年產銷一萬余噸,占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2005年開始,穩居同行業首位。
成都光明光電產品
距離成都光明光電不遠的成都炭材的生產車間,又是另一番景象。機加車間內,一幕令人震撼的場景正在上演:巨大的車床旁,工人們正專注地操作著精密設備,原本粗糙的石墨坯料在專用刀具的雕琢下,逐漸變成各種型號的精密石墨組件。這些看似普通的黑色材料,卻是第四代核反應堆——高溫氣冷堆的核心支撐結構材料,其性能指標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成都炭材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樹自豪地說:“我們從2007年開始布局研發第四代高溫氣冷堆堆芯石墨產品,經過16年的持續攻關,目前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實現了該類關鍵材料國產化‘從0到1’的突破。”
成都炭材生產車間核石墨原材料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做到了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它們或許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熟知,卻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龍泉驛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所說:“新材料產業的特點就是‘小而精’,一個看似微小的材料突破,往往能撬動整個產業的升級。”
創新驅動發展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之路
在成都經開區新材料企業的成長軌跡中,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產學研深度融合構成了最為鮮明的兩條主線,而這種長期的研發理念在龍泉驛的新材料企業中并不罕見。
成都經開區企業——四川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條半自動化超級電容器的封測中試生產線已經運行近兩年。這條產線把四川產的苧麻制造成苧麻炭,再生產為商用型軟包和圓柱形超級電容器。這種功率型儲能器件的容量是傳統電容器的1000倍以上,可快速存儲和釋放電能。而這條生產線正是企業與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維清合作的“成果”。“目前,能形成300萬支超級電容器的年產能,在技術上也實現了國產化替代。但客戶用慣美國、日本等國外產品,開拓市場還需努力。”楊維清正和企業一同面對新的挑戰。但他相信,下一個轉機一定會到來。
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級電容器
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原材-苧麻活性炭
而在成都美奢銳的研發實驗室里,創始人兼CEO顏焰分享了“從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到四川省新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轉型經驗。公司不僅自身進行材料研發,還通過創建工業設計研究院,搭建起連接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橋梁。四川大學、西華大學、成都大學等高校分別向美奢銳授予“創新實踐基地”“產教融合基地”等牌匾,標志著產學研合作進入新階段。“我們將重點突破新型涂層材料、高精度模具材料等前沿技術,加速拓展歐洲、北美等高端市場,打造全球知名品牌。”面向未來,顏焰充滿信心。
成都美奢銳工作人員正在檢驗產品
美奢銳產品
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便是對成都經開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持續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和中試平臺建設的有力證明。記者從區經信局了解到,當前成都經開區新材料產業正抓實項目招引促建,加快長城鎢鉬新材料產業基地打造,促進新材料產業與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航天裝備等下游市場應用聯動、延鏈發展,推動特種光學玻璃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
聚鏈成勢
打造新材料產業新高地
成都經開區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絕非企業個體的偶然成功。發展的背后,是政府部門的有力推動、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而新材料產業作為創新驅動戰略之一,這一戰略如同一條金線,將分散的產業明珠串聯成鏈,進而織就一張覆蓋全區域的產業生態網絡。
成都光明光電研發人員開展前沿光電材料研發
記者從區經信局了解到,目前,成都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已聚集規上企業67家,覆蓋金屬、無機非金屬、有機高分子和復合材料等各個領域,應用服務汽車、電子信息、建筑、生物醫藥等眾多行業,已成為龍泉驛區第二個“百億級”產業。在國家、省、市、區各級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帶動下,涌現了一批在硬質合金、光電玻璃、特種石墨、玄武巖纖維、綠色建筑材料等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已培育美奢銳等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光明光電等3家成都市先進材料鏈主企業,建成“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四川區域中心”以及光明光電國家級技術中心等32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基本形成了“自主研發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為支撐、檢驗檢測平臺為保障”的創新體系。
在產業的奮進征程中,企業和政府部門都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拼搏與擔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材料產業正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區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成都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強企業培育力度,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培育棟力新材料、成都斯銳克等企業上規;鼓勵成都炭材等企業爭取省市總部、鏈主企業認定;推動光明光電、宏基建材等企業上市進程,力爭全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鄧爽
編輯:楊雪霜
記者:周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