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中,我軍在全線部署的部隊總計有第4縱隊3個師、第11縱隊3個師,2個獨立師,另外還有熱河炮兵旅;第1縱隊主力擔負總預備隊任務,其中以1個師準備塔山方向。
國民黨軍方面,總計有錦西、葫蘆島原來的駐軍4個師;從華北增援的5個師、從山東增援的2個師,總計11個師,另有海空軍一部提供支援。
雙方的總兵力如此,不代表實際交戰時所有的部隊都上去了。
其實以10月10日到15日的核心階段來說,我軍參與阻擊的主要是第4縱隊的第10師、第12師。
而國民黨軍參與進攻的主要是第54軍第8師及歸屬該軍指揮的暫編第62師、第62軍所屬的第151師和第157師,以及獨立第95師。
在這5個師中,前兩個師為錦、葫兩地的原守軍,雖然戰斗力不錯,但之前都參加過戰斗,所以實力并不完整。
而從華北過來的三個師都是整師,實力是比較完整的,尤其是獨立第95師。
這個師原本也是隸屬于第62軍的,后來則獨立存在,是當時華北部隊中極少數的獨立戰斗單位。
該師的早期歷史可追溯到馬家軍,不過很早就中央軍化了,尤其是抗戰期間主要由羅奇來指揮,所以是羅奇的基本部隊。
而在東進兵團組建時,羅奇為督戰官,而且羅很想在這樣的大戰中立功,因此其對指揮的介入程度很高。
那么作為羅奇幾乎僅有的基本部隊,獨立第95師自然會在這樣的大戰中更要積極表現。
不過東北戰場可不是華北戰場,獨立第95師在華北時連這里的我軍主力都沒碰上過,所以很囂張,號稱沒丟過一挺機槍。
但塔山當面的可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主力,所以該部在塔山戰場碰得頭破血流,損失比較大;比較俗稱的說法是,從3個團被打成了1個團。
而根據原始資料,羅奇自己上報時稱,該師所轄的第283團、第284團連、排、班長已傷亡殆盡,整理后全師戰斗兵只能編成4個營。
很顯然,傳統的說法是來源于真實的歷史資料,獨立第95師的戰斗兵經此一戰損失可想而知。
另外獨立第95師號稱之前在華北戰場沒丟過一挺機槍,但在塔山幾天的戰斗后,卻要求補充輕機槍100挺、重機槍30挺、沖鋒槍300支,可見自動火器的損失也很大。
對于獨立第95師這樣的損失,羅奇感到十分痛心,因此專門向老蔣發電要求整補。
因為此時的獨立第95師,已經算是中央軍的二等嫡系部隊了,所以兵員和裝備還是可以優先補充的。
羅奇的方案是先將縮編的4個戰斗營,交由司令部指揮,兵員方面則請求以第6訓練處補充兵總隊第1團,發補連長以下官兵先解燃眉之急;另外師部則開回平津地區,繼續招兵補充。
此時是塔山之后沒幾天的情況,到11月初整個東進兵團全部從錦西、葫蘆島撤走,獨立第95師先被海運秦皇島,后來又到了塘沽。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整補后,獨立第95師通過補充新兵以及傷愈老兵歸隊,又恢復到了8000人左右的實力。
根據當時獨立第95師自己統計的實力數,這8000來人的具體構成如下:
師部及直屬部隊有官佐208人、士兵1734人;
第283團有官佐173人、士兵1817人;
第284團有官佐158人、士兵1872人;
第285團有官佐158人、士兵1871人;
全師總計有官佐697人、士兵7294人,7991人。
從這個兵力構成來看,第283團、第284團已經基本恢復到了跟第285團一樣的實力,每個步兵團以及師部機關和直屬隊基本都是2000人上下。
這個實力數雖然基本將建制恢復,但很顯然還是不滿編的,只能說能將基本建制填充下。
而且因為第283團、第284團的骨干損失太大,短時間內又不可能將新兵整訓到位,所以這兩個團的戰斗力不強。
到1949年初,塘沽之戰時獨立第95師就以第285團殿后,雖然塘沽守軍大部撤逃,但第285團卻損失了將近1000人,基本上將兩個戰斗營折損了;另外師部機關和其他兩個團也有折損,不過損失不大。
該師南撤到上海后,編入了第75軍中,這也算是后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