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朱嘯虎火了,而他火的原因竟然是看空人形機器人,而且他還表示:“我們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他看空的理由是:他覺得人形機器人客戶需求不真實,沒有落地的商業場景;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太火了,估值虛高,這是他們的主要看空邏輯。
而就在昨晚,首程控股發布公告,表示會持續看好人形機器人的前景,并且還會追加投資,顯然在行業前景有爭議的時刻,首程控股堅定的表達了看多機器人的立場。
無獨有偶,朱嘯虎言論火爆之后,經緯創投張穎就第一時間表示“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大賽道,百花齊放”,并表示他這么一表態,行業內優質公司都會對其敬而遠之。
實際上經緯創投和首程控股都很早投資了宇樹科技等機器人公司,而且未來也會加碼機器人投資,那么到底誰的看法更有遠見呢?
以下我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朱嘯虎說,他們正在批量退出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原因是客戶需求不真實,沒有落地的商業場景,那么這個邏輯就很有意思了,既然沒有商業場景,既然客戶需求不真實,那你之前為啥會投資了機器人公司呢?難道就是為了進來炒作一波嗎?那你這也太不是“耐心資本”了!
那我們來具體看看,朱嘯虎的投資吧:
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投資在2024年3月份松延動力的天使輪投資中,投資了320萬元,占1.62%的股份,在2025年1月份A輪融資中退出;
2023年年末,星海圖天使輪融資,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投資大約投資了60萬元,占0.333%的股份;2024年9月份,新海圖PreA輪融資時,金沙江投資也選擇退出;
實際上這個金沙江投資,前前后后也就投資了松延動力、星海圖和瑆爝機器人三家具身智能的公司,總共投了三家公司,跑出來說批量退出,真挺不好意思評價的!而且這個投資的金額也就幾百萬,怎么說呢?有點像持有1股蘋果的小散戶,天天擔心蘋果估值太高,巴菲特未來會巨虧一樣可笑!
顯然朱嘯虎這次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不僅金額非常迷你,投資的公司非常少,而且投資的時間周期還超級短,有點像二級市場的小散戶踏空了大行情,沒賺到錢,所以在旁邊抱怨,希望市場下跌,再給一次重倉的機會吧!
那么人形機器人領域未來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呢?人形機器人領域到底還有沒有商業化的場景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各個行業的大佬是怎么做的!
華為:2024年11月15日,華為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宣布正式運營,與樂聚機器人等16家企業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
小米:2022年推出全尺寸仿生機器人,今年計劃設計出新一代人形機器人,實現百臺量產,特斯拉:2025年3月21日,馬斯克表示,今年將進入試生產階段,計劃生產5000臺;
英偉達:2025年3月19日,英偉達發布會上,黃仁勛亮相了具身智能Blue,并且黃仁勛表示:“通用機器人時代正式來臨,借助 Isaac GR00T N1 模型和全新的數據生成與機器人學習框架,世界各地的機器人開發者將開啟人工智能新時代的下一片疆域。”
以上僅僅是我找的幾個全球頭部公司對人形機器人的看法,實際上3月27日,特斯拉、波士頓動力等美企代表赴國會山,敦促美國啟動國家機器人戰略,設立聯邦辦公室推動行業發展,接下來,美國要考慮推出機器人國家戰略了,美國都上升到國家戰略了,我們這竟然還有人拿幾百萬想看空這么重要的科技發展,令人痛心!
實際上當年小米華為入局做新能源汽車時,有一大批人看空,但事實勝于雄辯。
那么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商業化場景呢?高工產業研究院認為,鑒于其擬人化的獨特屬性,有望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未來市場潛力可觀。根據GGII測算,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預計約2.6萬臺,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60.6萬臺,期間CAGR約87.6%,對應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150億美元,對應市場規模CAGR約56.1%;國內市場,2025年銷量預計約0.9萬臺,2030年預計將達到27.1萬臺,期間CAGR約99.4%,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70億元人民幣,對應市場規模CAGR約61.7%。
人形機器人行業有這樣的增長速度,有這樣的規模,是因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真的太豐富了。這里我給大家簡單列舉幾個:
家庭服務領域:承擔家務勞動,如做飯、做咖啡、掃地、拖地、端茶倒水等;為家庭成員提供陪伴,進行有思維、情感和溫度的交流互動,還能陪伴老人、照顧兒童;負責健康管理,監測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提醒老人按時吃藥,為有需求的人提供緊急響應服務。
工業生產領域:在生產線上進行智能搬運、物料搬運、零件取放,將原材料或零部件運輸到指定位置;執行產品質量檢測任務,利用視覺識別等技術檢測產品是否存在缺陷;完成掃碼入庫等工作,提高倉儲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與工人、AGV、無人物流車以及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協同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工業制造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水平。
商業服務領域:在酒店、餐廳、商場等場所,作為服務員或導購員,提供引導、接待、點菜、推薦商品等服務;在交通樞紐、停車場等地,充當交通疏導員,指引車輛和行人,維持交通秩序;在展會、活動現場,承擔解說、引導、服務等工作,為參與者提供幫助。
醫療健康領域:輔助醫護人員進行患者護理,如幫助行動不便的患者移動、提供康復訓練輔助;在手術中,協助醫生進行精準操作,如骨科手術機器人可精準規劃手術路徑、實時監測患者體位變化等;承擔醫院的藥品配送、物資搬運等工作,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文體娛樂領域:在體育賽事中,擔任特殊的“運動員”或輔助工作人員,如參與馬拉松比賽,為選手提供服務或進行表演;在文藝演出、音樂會等活動中,與人共舞、進行表演,為觀眾帶來新奇的體驗;在主題公園、游樂場等地,作為角色扮演者與游客互動,提供娛樂服務。
公共安全與應急救援領域:在日常巡邏中,搭載相關設備進行防爆安檢、有害氣體檢測等工作;在發生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或其他緊急情況時,進入危險區域進行偵查、搜救幸存者、搬運救援物資等工作;憑借其靈活的身形和適應復雜地形的能力,在一些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執行任務,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地外探索領域:在太空探索中,代替人類前往其他星球進行探測和研究,適應惡劣的太空環境和復雜的地形條件,完成采樣、勘查等任務;在深海等極端環境中,也能發揮其優勢,進行科學考察和資源勘探。
實際上,只要是人形機器人夠智能,所有需要人的領域,都可以用人形機器人參與代替!這個市場空間可以說是無限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