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環節,血糖波動過大可能引發血管損傷、神經病變等并發癥。
但許多糖友誤以為控糖需要依賴昂貴的藥物或保健品,其實通過調整日常習慣,完全可以在不花錢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以下7個控糖的實用小技巧,看看你是否漏掉了哪一個?
先菜后飯
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食物,最后吃主食,可幫助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這是因為膳食纖維和蛋白質能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碳水化合物被快速吸收。
例如我們可以每餐先吃200克綠葉蔬菜如菠菜、油菜,再吃魚、蛋、豆制品等蛋白質食物,最后吃米飯、面條等主食。
細嚼慢咽
咀嚼不足導致食物顆粒較大,淀粉酶無法充分分解碳水化合物,反而使小腸吸收速度加快。
大家可以將進食時間從10分鐘延長至20分鐘,有助于減小血糖波動幅度。使用小號餐具,每口咀嚼20次以上,每餐用時不少于20分鐘。
飯后1小時散步
餐后1小時可以開始散步,速度以能說話但無法唱歌為宜,如遇雨天,可在家中完成5分鐘靠墻靜蹲+5分鐘踮腳尖,對于合并視網膜病變者避免跳躍,嚴重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建議坐姿抬腿。
冷吃比熱吃好
冷卻后的淀粉類食物會產生抗性淀粉,其消化吸收率降低。
大糖友們可以將紅薯、土豆蒸熟后冷藏再食用,煮面條時過涼水,增加韌性,例如用冷藏雜糧飯制作蔬菜飯團,搭配堅果碎增加飽腹感。
餐后“罰站”5分鐘
餐后不要久坐可以“罰站”一會兒,例如背靠墻壁,后腦勺、肩胛骨、臀部緊貼墻面,收腹提肛,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可同時做“勾腳尖”動作促進下肢循環,也可以邊站立邊用雙手按摩腹部,順時針36圈,促進胃腸蠕動。
學會減壓:深呼吸
壓力激素皮質醇會促進肝糖輸出,大家平常要學會減壓,可以試試做深呼吸,例如用鼻孔吸氣4秒,屏息4秒,用嘴緩慢呼氣6秒,每日三餐前重復3次,可幫助降低應激性血糖升高。
喝點醋
法國生物化學家、被譽為“控糖女神”的杰西·安佐斯佩寫的《控糖革命》這本書里提出,飯前喝一杯加醋的水,餐后血糖曲線會更平穩,避免血糖過山車。
此外,斯坦福教授Andrew Huberman也提出,像醋這樣的酸味食物,可以通過影響多巴胺釋放,調節食欲和大腦的獎賞回路,降低我們對糖的渴望,從大腦層面幫我們控糖。
所以糖友們不妨吃飯前喝杯淡醋水,吃面條的時候也可以加點醋。
糖友們仔細瞧瞧,這7個方法均無需額外花費,關鍵在于長期堅持。建議糖友每周選擇2-3項開始實踐,逐步形成習慣。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方法不能替代藥物治療,血糖波動較大者仍需及時就醫調整方案。你今天準備從哪個方法開始嘗試呢?
策劃:龍溪
作者:龍溪
審核:三諾醫學科學事務部
配圖:三諾講糖自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