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生日當晚,怡紅院群芳夜宴掣花簽,第一個花簽就是薛寶釵掣得的牡丹花簽。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么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眾人看了,都笑說:“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說著,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吃過,便笑說:“芳官唱一支我們聽罷。”芳官只得細細的唱了一支《賞花時》,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引第六十三歸)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為您講述《紅樓夢》里的那些事兒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
牡丹花簽無疑是對薛寶釵人物和姻緣作讖,其中牡丹花名、艷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都是對她的重要伏筆。
劉禹錫在《賞牡丹》中寫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生動地描繪出牡丹之美傾國傾城。薛寶釵被冠以牡丹,是曹雪芹對其最高評價。眾人也都由衷信服,紛紛說道:“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這便是“艷冠群芳”的意義。
白居易的《牡丹芳》寫道:“黃金蕊綻紅玉房”,以 “金玉”形容牡丹盛開時的絕美之姿,使得金玉良姻與牡丹建立起關聯。而牡丹被喻為“花王” ,賈寶玉也曾有 “絳洞花王” 的舊號,都是薛寶釵會嫁給賈寶玉的姻緣證據。
簽詞“任是無情也動人”,原文提到 “一句唐詩”,就說明出于晚唐詩人羅隱的《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不過羅隱原詩為 “任是無情亦動人”,牡丹花簽則是 “任是無情也動人”,后者出自秦觀的《南鄉子?妙手寫徽真》。一字之差,詩詞所表達的寓意并不相同。
“任是無情亦動人” 表現的是人們因為牡丹之美,期望它能化作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可惜牡丹終不能如人所愿,世人因它太美也無法苛責。
其實羅隱的整首詩,都對薛寶釵的人生有所影射。曹雪芹只取一句“任是無情也動人”,實際引用重點就是這首《牡丹花》。
牡丹雖生得國色天香,卻不能善解人意。就像薛寶釵,雖艷冠群芳,卻攜金玉良姻介入木石姻緣,成為賈寶玉和林黛玉有情人難成眷屬的主因之一。
而牡丹象征得牡丹花簽的薛寶釵,芍藥象征醉臥芍藥茵的史湘云,芙蓉象征得芙蓉花簽的林黛玉,“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就與林黛玉白天作的《折足雁》酒令“落霞與孤鶩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一樣,預示林黛玉外嫁而去,史湘云與薛寶釵姊妹晚年攜手余生的結局。
至于韓愈執著于功名富貴,勸學韓湘;韓湘則視榮華富貴如糞土,一心求仙。再加上佛骨舍利的佛緣,以及韓愈辜負牡丹花仙緣的讖語,都與薛寶釵勸學賈寶玉,導致他出家為僧的結局有高度的關聯性。
所以,薛寶釵掣得的牡丹花簽重點有三個:其一,曹雪芹贊美薛寶釵的人物如牡丹艷冠群芳;其二,薛寶釵介入寶黛姻緣,成為林黛玉被迫外嫁誘因之一,而她也沒金玉良姻圓滿,最終與史湘云姊妹攜手晚年;其三,賈寶玉離家出家的結局不可避免。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