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開年兩個月,比亞迪累計出口量達到了11.5萬臺,超過此前的出口大戶奇瑞、MG等品牌,這和我們去年的預判差不多。
而且,比亞迪的出口量優勢明顯,相比于第二名奇瑞的6.3萬、MG的5.9萬,有明顯的斷層優勢。
去年我們預估,比亞迪將會成為2025年出口量最多的品牌(非企業),短短幾個月之后一語成讖!中國新能源板塊的迅速發展,不僅僅在國內市場給比亞迪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在海外市場,也成為了中國品牌的一張名片。
新能源出口量的暴增,成為了比亞迪出口的最強背書。
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占到了乘用車出口總量的36.44%,短短一年時間,由新能源車主導的中國車出口事態趨于明顯。
出口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產品組成。
1、中國燃油車,奇瑞、MG、長城、吉利等品牌出口,這是傳統的中國車出口方式,國內生產,海運到海外銷售。
2、外資燃油車,比如說這兩年在國內接近香消玉殞的“雪鐵龍、起亞”等外資品牌,利用國內的冗余產能、低廉勞動力特點,國內生產、出口到海外,賺取差價。
3、中國新能源車,這是最近兩年才火熱的品類,典型的新產品,但短短兩年時間就占到了出口總量的1/3以上,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
比亞迪的出口量暴漲,只能說明兩點,海外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長,雖然目前整個市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增長點。
另外,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確得到了認可,畢竟其全線產品皆為新能源車,大量出口新能源車,說明產品品質、性能、新車穩定性表現不錯。
其實我更認為,比亞迪的產品能打動海外消費者是綜合因素導致,除了產品比較優秀之外,價格競爭力也很強,比如說在東南亞、歐洲銷售的新能源車,要比同尺寸的海外電車便宜了至少30%。
本身選擇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就有預算充足、愿意嘗鮮的特點,所以比對手更便宜的優勢,更能促進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發展。
一位歐洲的朋友告訴我,比亞迪在歐洲的市場熱度非常高。
新車在歐洲市場不需要怎么營銷,只要投放在市場中,兩三個月就能在路上看到新車,其海外市場的熱度,可見一斑。
中國品牌的出海,是一個新的話題。
過去的燃油車時代,國產車想要賣到全世界,壓力非常大,主要是海外有比我們更強的燃油車,豐田、本田、大眾等品牌的產品在海外的口碑出色、穩定性強,關鍵是價格也不貴。
基本上2萬-3萬歐元就能買到一臺非常不錯的油車,國內生產的油車各方面優勢都不足。
核心的根本,是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他們利用專利墻封鎖了中國品牌的發展,但新能源時代不存在這個問題,電池、電機、電控這些核心零部件優勢明顯。
而且在設計、經驗以及品質管控上,中國品牌的優勢超過了外資品牌,這是經驗,更是工業奔跑帶來的優勢。
這也是今年開年兩個月,比亞迪出口量快速超過其它品牌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在新能源板塊中儲備了大量的經驗,吸引了消費者。
按照規劃,比亞迪今年將會在海外投放更多的車型,而且也會進入更多的市場,這必然會導致兩個結果:
1、新能源車出口量占比繼續增加
2、比亞迪的出口量將會繼續領先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車想要走向海外,新能源已經是一條必由之路,海外市場想要憑現有的油車技術超車,壓力巨大,能獲得認可的,是海外企業所沒有的新能源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