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tǒng)服飾》
每月的第一篇的“無熱點閑話”,這期聊聊鋪天蓋地的“概念”……上期見《》。
想聊這個起因是看到有人發(fā)了一段管建剛教師的視頻切片(完整版的是什么不太清楚),視頻里他提到鋪天蓋地的新概念擾亂了教師教學,如將“課文”稱作“文本”,將“預習”稱作“前置性學習”,將“讀課外書”稱作“整本書閱讀”……這個現象其實很像大家之前詬病的互聯網大廠“黑話”,看似高深莫測,實則華而不實。
(網絡圖片)
由此,讓我想起之前寫《》時就留意到的問題,因為古裝劇服化道步入了所謂的“考據”節(jié)奏,導致許多網絡上分析服化道的自媒體或所謂專家網友都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傾向——要給每一個被古裝劇用了的元素套上一個古代的名字。
我隨便(其實也不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某位博主想夸某劇的造型“雖然夸張但審美在線呀”,你以為這是分析審美或者造型設計的,但實際上人家搬出來的是“祖宗”。
(圖/小紅書)
只看圖片的話,就會發(fā)現其實除了都在頭上拉出了幾個圈,且數量和弧度都還不一樣以外,這造型跟“祖宗”是哪兒都不挨著。但文案就有意思了,雖然文案也沒有在做證明題,但拋出來一個名詞“雙環(huán)望仙髻”,有了這個摘抄自古文的名字竟然就讓這個荒唐的古裝劇考據帖成立了。
然而,這個所謂的“雙環(huán)望仙髻”在筆記文案里只有出處。不僅是“雙環(huán)望仙髻”,大多數我們聽過大發(fā)髻名稱最好的結果就是有出處,畢竟還有沒有出處的。出處文獻本身是沒有配圖的,甚至沒多幾個字來補充說明這些發(fā)髻是什么樣子的,畢竟但凡多幾個字這些人都會給Ctrl+C Ctrl+V地貼出來的。所以,古人所提到的“雙環(huán)望仙髻”應該什么樣,真就全憑這五個字進行想象了,于是大家就想得不太一樣。
雖然如今看起來可能差異很大,但下圖的確就是早期比較公認的“雙環(huán)望仙髻”形象。1979年出版的《唐代服飾資料選》與1988年出版的《工藝美術辭典》都用了這一形象。
(圖/《唐代服飾資料選》)
(圖/《工藝美術辭典》)
高春明在1988年出版《中國歷代婦女妝飾》中列出的“雙環(huán)望仙髻”與上面的略有差異,仔細辨認應該是兩種不同的發(fā)飾,但看得出也和那位博主貼出來的差別甚大。
(圖/《中國歷代婦女妝飾》)
孫機在1993年出版的《中國古輿服論叢》里也列了一版“雙環(huán)望仙髻”,文中提到“李爽墓壁畫中有一種繞出雙環(huán)的髻式”。這版看似與高春明書中的其中一種很相似,仔細瞧也有不同。
(圖/《中國古輿服論叢》)
差異更大的是1996年出版的《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鑒賞》里的一例。
(圖/《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鑒賞》)
可見,由于是望文生義式地找對照答案,學者們給出的猜想也是“千奇百怪”的。
那位博主配圖中的、也是現在網友更為熟悉的這種在女舞俑上出現的發(fā)髻圈更大、整體更高聳更夸張的“雙環(huán)望仙髻”樣式,反而不在早期學者們的答案里。造成這個差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學者們偏向于認為這些記載中發(fā)髻名稱是日常中出現的,而非某種獵奇的特殊的造型。但后來大家似乎因為有“望仙”二字而附會了許多神仙畫卷中的發(fā)型,從而在唐代資料里找到了舞女俑作為對照。
(《八十七神仙圖》與女舞俑發(fā)型對比)
歸根究底,這些陶俑本身,不論是發(fā)型還是服裝,不論是妝容還是配飾,都是沒有名稱的。是因為有人從文獻里抓了幾個名稱出來,然后和這些陶俑、壁畫上的形象拉上了連線,才有了所謂的名稱。
這本身是非常嚴肅嚴謹的“名物考證”或者“X重證據法”的范疇,但如今在鋪天蓋地的找概念、貼概念下,成為了劣質相親式的拉郎配。只要能連上線、攀上一個古代的或高深的概念,連線的原因、連線的依據、連線的驗證統(tǒng)統(tǒng)都不重要。甚至,很多自媒體或者所謂專家網友就連這條連線本身也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別人那里聽來的、看來的,自己也不懂,他們就記住了方的叫張三、圓的叫李四,于是書本和板凳都叫張三,青團和繡墩都叫李四,這就是很多人的公式。
這種淺層的、錯漏的、扭曲的概念可以不要嗎?恐怕還真不行,因為不僅僅是這些自媒體或所謂專家網友在炮制概念、附會概念,也是他們的受眾在需求概念、索要概念。
比如我已經刷到非常多的人在小紅書問《雁回時》女主腦袋后來的飄帶應該叫什么了。
(圖/小紅書)
難道真有人會不認識這個嗎,或者說描述不出來這個是什么嗎?甚至有一位在標題里直接就點出來“飄帶”二字了,實在不行難道“發(fā)帶”是什么考研詞匯嗎?這種裝飾思路本身就很常見,TVB古裝劇就十分偏愛這種裝飾手法,只不過所用材質更為普通,長度跟這個比也更接近日常些,網友甚至管那個叫“布條”。
所以,不是不知道這個叫什么,而是不知道這個應該套個什么樣的概念上去。這個被需要的概念,得是比飄帶、發(fā)帶、布條這些詞更高深或更華麗的。果然,就有人把所謂科普給安排上了……
上來第一步,“頭須”,古代名字一扣這服化道的立意深遠就成功了一大半,然后再貼一些實際上根本就不相似的古畫(反正來要概念的人也不會仔細瞧),這個概念就搭建完畢了。
但明代人真的用這么長的發(fā)帶嗎?真的會這樣使用發(fā)帶嗎?用的又是什么樣的發(fā)帶?這些都不在自媒體和所謂專家網友的考慮范圍之內的,那些受眾顯然也不是為了知道這些而來的,他們只是想得到一個帶有古意的概念。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些概念有啥用?那可太有用了。
比如,將常見的物件套上不常見的概念,或者將平常的事物套上高深的概念,人為構建溝通的屏障。這堵屏障,對外是圈層的溝壑,對內是利益的重塑,前者又叫“秀優(yōu)越感”,后者又叫“收智商稅”。君不見,馬口鐵徽章改名叫“吧唧”后,身家那個漲啊,“黑話”那個多呀~~
在我們這個號比較熟悉的范圍內呢,很多人則是希望通過這些看似高深的概念獲得認知上的捷徑的。就像做題的時候,略過所有的解題步驟,只抄一個最后答案的做法。這種淺層次的認知模式,使得任何思考或解析都難以縱向深挖,只能橫向鋪開,遇到一個問題就造出一個概念,然而企圖用這個概念名詞來掩蓋問題。
開頭提到,這個問題是我寫“馬面裙”系列文章時候想到的,因為最早漢服體系中沒有馬面裙,只有最普通的裙子,為了區(qū)分裙子的制作方式分了褶裙和片裙的概念(詳細內容見《》)。后來有了明制漢服,出現了一種有別于漢服系統(tǒng)裙子的馬面裙,并衍生出與明代服飾不同的穿著搭配方式,又從JK制服裙子那里拿來了“炸褶”的概念。
為了解決所謂的“炸褶”,又有了“梯形褶”“平行褶”,還有了“藏褶”“不藏褶”等等(相關內容見《》)……新概念一個接著一個,但都浮于表面,不觸及問題的根本。
很多“概念”就像風口上的豬,本身好無特別,只是因為人為地被擺入某個特定的看似高深莫測的場景內,讓很多人感到迷茫。“炸褶”之與JK制服和馬面裙是這樣子,甚至跳出“三坑”,這不就是個定型褶裙上身不服帖的問題嗎?前面《雁回時》的發(fā)帶也是如此,且不說TVB劇集中常見,只說這種將腦后頭發(fā)全部盤起后垂發(fā)帶的設計思路,在近幾年一些唐風、宋風妝造中也早就流行過一遍了,總不能是風刮到明制就忽然身份特殊起來了吧。要說特別,也就是《雁回時》中的發(fā)帶更長、更飄逸、鏡頭更突出而已。
于是我們就會發(fā)現,很多人接觸古裝劇、接觸漢服很多年了,掛在嘴邊的概念名詞一長溜,但只要一細談,每個概念都是空盒子,倒不出任何成體系的知識來,倒出來的只是更細分的空概念和空形式。那些劇粉之間的互噴,那些圈子內部的“出警”,之所以顯得滑稽,是因為他們都缺乏最基礎的知識搭建和論證邏輯,大家都拿著自己的概念和公式互相套,套上了是自己人,套不上的就是敵人。
不可否認,很多人尋找概念的初衷是希望獲得更準確的描述,或是更正確的專業(yè)名詞。甚至于廣受人詬病的小圈子“黑話”,也稱得上“自古以來”,畢竟在民間的一些商幫行會或幫派社團中,擁有自己的“秘密語”(或稱“隱語”“行話”等)就不是什么秘密。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對于各種“概念”多一分溯源和求證。“概念”應該是求知路上的標記物或存檔點,而不是哪里來的丹書鐵券或天理教義。尤其在如今學術研討氛圍都比較客氣刻板的環(huán)境里,如果大家愿意花幾分氣力去尋找并對照那些我們以為是金科鐵律的概念誕生的過程,會看到學科萌芽過程中“大佬”們的腳步和互相商榷的交鋒(相關內容見《》)。不僅可以滿足求知欲還能滿足吃瓜心。
并且厘清這些概念的來路,畢竟這里面有的是存疑的考證,有的是張冠被李戴,有的直接就只是小圈子“黑話”而已。填平交流的溝壑,把視野與世界拉平;越過學科的圍墻,把視野與世界映照(相關展開見《》《》)。井底之蛙的問題從來就不在于它身處哪里,而在于它相信天空只有那么大,且不聽勸也不求證。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貍 原創(chuàng),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xié)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貍 傳統(tǒng)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tǒng)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