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中非合作計劃”啟動以來,中國對尼日爾的援助已累計投資5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礎建設、礦產開發等領域。中國公司修建的公路貫穿沙漠將首都尼亞美與偏遠村莊相連,投資的礦產也幫助尼日爾成為全球重要的鈾礦出口國。而這場持續15年的跨國合作,其背后的爭議卻從未停止。
尼日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中國對尼日爾的援助究竟是賠還是賺?
尼日爾:資源豐富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尼日爾位于非洲中西部,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緣。與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利亞、貝寧、馬里、布基納法索、乍得接壤,是一個內陸國家。國土總面積約126.7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707萬人,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尼日爾全國大部分地區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形以高原和沙漠為主。北部為阿伊爾群山與東北高原,南部為平原和丘陵。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降水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氣溫高達30攝氏度以上,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尼日爾河貫穿西部,是重要的水資源和交通要道。
尼日爾自然條件惡劣,使其成為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尼日爾全國80%的人口從事游牧形式的傳統畜牧業,主要分布在北部撒哈拉沙漠邊緣,以阿加德茲大區、塔瓦大區為核心。中部的草原過渡帶,包括馬拉迪大區、津德爾大區等區域。以及南部的尼日爾河流域,包括蒂拉貝里大區、多索大區等區域。
雖然尼日爾經濟較為落后,但是卻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鈾礦儲量達42萬噸,位居全球第五名。主要集中于北部撒哈拉沙漠區的阿伊爾高原西緣,涵蓋了阿爾利特、阿加德茲、阿澤利克等地區。
中國為尼日爾鈾礦開發提供勘探技術、開采設備,并建設沙漠公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幫助其礦產開發與突破內陸運輸瓶頸。2022年鈾元素產量達2020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鈾礦的開發也為尼日爾創造約2000個就業崗位,并帶動提升了北部沙漠地區的供水、供電等基礎服務。
國際友好合作固然是實現雙贏的有效措施,但是2023年尼日爾政變后,軍政府單方面驅逐中企高管、撕毀部分協議。還拖欠了中國約4億美元債務,鈾礦項目也陷入僵局,這是怎么回事?
中國援助尼日爾究竟是賺還是賠
除鈾礦外,中國還援建了尼日爾河大橋、尼亞美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以及長期醫療衛生援助和石油開發援助。尼日爾主要石油產區包括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阿加德姆油田和尼日爾三角洲盆地,其中阿加德姆油田是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核心投資區域。建設了連接尼日爾東南部油田與貝寧科托努港的尼日爾—貝寧輸油管道,和位于南部的津德爾煉油廠。
2023年尼日爾政變后查封中石油賬戶、驅逐高管,石油項目也因此停滯了,預估直接損失達12億美元。中國對尼日爾多年的投資,是全球化時代新興大國與傳統非洲國家的文明對話。盡管短期內因政變損失嚴重,但多年合作的積累為未來區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