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價李嘉誠和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問題上,有兩派意見,主流、人多的一派是批評背叛國家利益的行為,認為商人也要愛國,也有少數人是認為不值得批評,所謂“在商言商”,認為商人就是要賺錢。背后這個道理其實很深刻,是歷史問題。
(1)中國古代為何重農抑商?
中國古代歷代多奉行“重農抑商”,這是為何?
重農抑商的原因之一是商人勢力一旦膨脹了,他常常干違背國家利益的事。
在戰國已經出現了“商人謀國”,呂不韋就是個大商人,企圖搞政治投資,扶立秦莊襄王上位,自己做相國,篡奪國家政治權力,結果失敗了。
歷代王朝都有走私,宋元明清以后很多海盜的真面目其實就是武裝走私商。國家越不讓做的生意,他們商人越是喜歡干,因為風險越高利潤越高,敵人喜歡的東西就會出高價。
南宋的時候,很多商人從上海青龍鎮和其它一些港口出發把糧食運到北方去賣,賣給金國統治的北方地區。當時金國占領的北方農業生產不如南方發達,所以糧食少,價格貴,金國需要大量的軍糧。這些喪良心的南宋商人把糧食賣給金國,結果有助于金國打南宋。后來這些走私商有一部分變成了海盜,直接投靠了元朝,幫著忽必烈滅了南宋。明朝晚期,也有很多中原的商人把糧食和鐵賣給遼東的后金和清朝,這個也是明朝朝廷禁止的走私,因為糧食和鐵可以轉化為軍事資源,加強八旗的實力。但是盡管三令五申,還是有大量明朝商人去做,為什么?商人要賺錢啊!甲午戰爭的時候,在遼東,也有不少中國人拉著車跑到日本兵營門口,等著搞運輸賺錢的機會。
是可忍孰不可忍。
(2)建立現代的企業治理制度刻不容緩
近年來反腐的成績還是很大的。應該說,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展來說,打掉官商勾結,消滅資本綁架政治決策的弊病非常重要。但是這是僅僅就國內社會發展來說,在國際關系的層面,也還是要當心,資本的跨國勾結也會危害國家利益。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過國際資產階級之間存在相互勾結的現象。
一國的企業應該在一國的法規內行動,不能做傷害國家利益的事,如果能做,那是你法規和施政有漏洞。想靠商人自己約束自己,很難,資本的貪婪無止境。建立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十分重要。國家對企業要進行適當監控,達成重要交易必須上報。這方面需要加強立法,監管資本。比如這次長和出賣港口的生意,雖然香港《大公報》最早予以了批評,要是港府早早出臺適當對策和出手阻止,或者及時通報中央,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至于說有人說商人就是要賺錢的,是有權賺錢的,對這種觀點,我只想說商人也是人,如果作為人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違法,要愛國的話,商人也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違法,要愛國,除非他不是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