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國民黨部隊在兵力、裝備等方面都占據著很大的優勢,在老蔣的命令下,國民黨足足八個整編師對華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然而他們所要面對的可是陳老總和粟裕將軍,陳老總不用多說,而粟裕將軍可謂也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只是在這場國民黨進攻中,歐震所率部隊可是不好打,而且兩軍交戰之時,這位國民黨將領可以說給粟裕添了不少麻煩。
不過粟裕作為我軍戰將,終會迎刃而解。而說到歐震,他可以說大有來頭,甚至還是葉挺軍長當年沒有處置的副師長?
1947年,國民黨在很多方面還占據著很大的優勢,而內戰剛剛爆發,老蔣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在老蔣的指揮命令下,其手下將領自然隨之率部對我軍發起進攻。
其中歐震所率八個整編師對華野發起進攻外,李仙洲所率兵團也參與其中。一面是兵力威脅,一面是敵軍的發難,我軍的局勢算不上好,緊接著就是盡可能的著手應對了。
我們說過國民黨不僅在兵力上占據優勢,就是武器裝備等也要比我軍好上許多,這時通過周密的作戰戰術取得勝利至關重要,而我軍的實力也同樣不能被小覷,更何況他們所要面對的是陳老總和粟裕將軍。
經歷紅軍、抗日時期,陳老總在我黨的地位不用多說,而粟裕將軍從一名小戰士做起,早已在身經百戰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而且粟裕可以說是我黨公認的軍事天才,解放戰爭時期更是他能力發揮之時。
戰斗開始后,敵我雙方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并十分重視。
歐震在與華野斗爭時,更謹慎做出指揮,生怕我軍看到機會,將其分割包圍。屆時敵軍岌岌可危,很有可能落得個被殲滅的下場。
但如此一來,我軍的行動就受限了。畢竟歐震這邊不好打,李仙洲那邊也得顧及,這時我軍著重考慮的自然是歐震所率部隊,那么對于另一邊只能盡可能的牽制。
而后行動部署,我軍嘗試尋找機會,盡管兵力有限,也要對敵軍主力展開打擊。一旦將其一部分打掉,歐震的部署自然受影響,當然我軍勢力打出來,也能對敵軍形成威懾。
然而歐震卻沒有給到這個機會,他每一步走的都十分周密,整條戰線一塊推進,我軍自然難以下手。
而且華野若要展開正面戰斗,可以說并不占優勢,歐震嚴防死守,華野擅長的運動戰只能說無處可施。
顯而易見,歐震各方面都有考慮到,盡管敵軍這場作戰達不到殲滅我軍的效果,當他們不斷壓縮我軍的活動空間,我軍這樣依舊不是長久之計,反而隨著戰場局勢發展,華野只能退出。
但別忘了,華野還有百戰百勝的粟裕將軍呢。
如此危急緊要關頭,粟裕將軍卻能從另一方面進行考慮,隨著我軍進攻展開,歐震也就不得不著手應對了。
而這另一方面就是李仙洲兵團了,此前我軍是牽制,這一次,我軍將主要目標換做他們,等歐震反應過來,也就來不及了。
根據歐震的行動部署,他的戰術不能說有多好,但在這時確實很好用。但當我軍將主力撤出并悄悄北上,這場戰斗的勝利究竟屬于哪一方已經清晰可見。
因為此事歐震絲毫沒有察覺,隨著國民黨將臨沂攻占,歐震反而更加自信了。
此前歐震對粟裕會有所忌憚,但看到勝利到手,他多少開始輕視了。但要知道雖然臨沂攻下,可我軍主力部隊尚存,等到合適的時機,我軍依舊是一大威脅。
但歐震看到的恐怕只有功勞,他沒有及時上報,敵軍也便認為我軍是好惹的。
隨后李仙洲率部前進,只得是落入我軍已經準備好的包圍圈中。最后他們也就落得個殲滅的結果。
戰斗的勝負顯而易見,歐震終究打不過粟裕將軍,而萊蕪一戰,只得是讓國民黨部隊更畏懼粟裕將軍幾分。
縱觀這場戰斗,華野打的也很險,如若沒有可行的應對之策,屆時就是我軍被沉重打擊。
如此歐震在此戰中確實難打,給我軍造成的麻煩也就清晰可見。
而歐震是廣東人,從小的生活應該還不錯,曾進入小學、中學讀書,接受了不錯的教育。當時年代這份教育難得,學有所成后,歐震便去到小學執教。
執教期間,對于他來說可以說是安穩的一段時間,畢竟有能力養家糊口,在我們看來,這還是個“鐵飯碗”。
可是動蕩的環境下,誰又能獨善其身呢,而且歐震還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革命思想的影響和感召下,他無疑深有體會,隨后便想著救國救民,而當時年代,只有手中的筆還不行。
于是他投筆從戎,先是在粵軍參軍,甚至還當上了排長。
但畢竟不是專業出身,由此他還進入了粵軍講武堂學習本事。等到畢業后,他的用武之地自然只多不少。
1924年,他是葉挺獨立團的營長。隨部參戰,1926年他就出入戰場,并且表現出色。
如在汀泗橋一戰,在張發奎的指揮下,他們對敵軍的陣地發起了襲擊。要知道他們手中的武器十分有限,經過一場場搏斗,他們終是占據重要優勢,順利將橋頭堡攻占。
而此戰意義重大,橋頭堡更是一處戰略要地,那么歐震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而后攻占武昌,歐震也是沖鋒陷陣,這時他可以說一樣將生死置之度外,第一個沖上了城墻。
只是有這樣一種說法,作為第11軍24師副師長,歐震在南昌起義中臨陣倒戈,葉挺軍長本有機會將其處置,但還是心軟了,畢竟他身上也曾有戰功。
而后歐震與我黨站在了對立面,加入了國民黨,并跟隨薛岳參戰。
在國民黨部隊,他確實取得不小戰果,隨之也奪得了薛岳等人的器重,不過在萊蕪一戰,他終究是敗了。
粟裕將軍作為我軍一員猛將,他的實力還是不能夠被小瞧的,解放戰爭時期,他連戰連勝,我們人盡皆知。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更不得不讓人佩服。
盡管1947年,解放戰爭剛剛開始不久,但在抗日戰爭時期,粟裕將軍也已指揮多場重要戰斗。
如韋崗伏擊戰,新四軍部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隨后百姓們知道了我軍的實力,他們知道我軍敢打敢拼,自然對新四軍就有了依靠。
而后還有在謝家渡戰斗中,我軍殲滅眾多敵軍,無疑也打出了新四軍的名氣。
如此,可以說在粟裕將軍的指揮帶領下,新四軍打出了威風。
總之,革命戰場上,粟裕的軍事指揮作戰能力不容小覷。萊蕪戰役只是其一,孟良崮、淮海等大規模戰役中,粟裕將軍更名氣大增,甚至毛主席也給予其極高評價。
總之,無論紅軍時期,還是在后來的抗日、解放戰場上,粟裕將軍的本事都不可小瞧,而歐震的敗仗也便是注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