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宜賓銀行交出2024年報,表面看營收凈利“雙增”,實則隱藏隱憂
港股“新兵”宜賓銀行(02596.HK)近日交出了其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表面看營收凈利“雙增”,實則隱藏重重隱憂。作為一家背靠白酒巨頭五糧液、資產規模突破千億的城商行,宜賓銀行此番財報雖維持增長“表面體面”,但多項核心指標的惡化已釋放出不容忽視的預警信號。
營收幾近“停滯”,凈息差大幅收窄
2024年,宜賓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僅0.5%,遠低于2022年、2023年分別為18.5%、15.7%的增速。若剔除金融投資收益的“市場偶然性”,其主業經營表現實則乏力:凈利息收入同比下滑11.64%,是營收增速驟降的核心原因。
更關鍵的是,凈息差從2023年的2.18%驟降至1.71%,下滑幅度達0.47個百分點,遠高于同業平均水平。在利率下行和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小銀行的“存貸剪刀差”進一步縮小,宜賓銀行未來靠息差穩固收益的能力將持續承壓。
業績增長“靠邊站”,利潤結構質量存疑
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5.13億元,同比增長9.58%,表面仍屬穩定增長,但背后支撐卻頗顯勉強。首先是依賴于“少數股東權益虧損”帶來的報表增厚,剔除后實際凈利潤僅同比微增0.84%。其次,營業利潤同比反降0.96%,顯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趨弱。
換句話說,表面上的“穩健”,更多來自報表結構優化,而非真實業務擴張帶來的業績成長。
制造業與批發零售類貸款質量快速惡化
資產質量方面,盡管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略降至1.68%,但細分行業數據暴露出潛在風險點:制造業不良率從0.84%暴漲至3.79%,不良余額增長1.56億元,幾近翻四倍;批發零售業不良率升至1.99%,不良余額也上漲逾一倍。
作為貸款投放主力的兩大行業出現集中性風險抬頭,預示著宜賓銀行信貸風險暴露窗口正加速到來,若無有效化解手段,或將對未來財務穩定性造成沖擊。
股權流拍“破防”,市盈率高企遭市場冷對
2025年初,宜賓銀行第七大股東成都西南石材城所持3.52%股權在阿里拍賣平臺以3.69億元起拍,最終因無人出價流拍,盡管圍觀次數超過2700次、55人設定提醒,仍未迎來接盤者。
有分析指出,高達23倍的市盈率遠超港股銀行平均值(約5倍),不僅高于瀘州銀行(3.8倍)、貴州銀行(4.23倍),更遠超市場估值認知。這種嚴重“溢價”的估值泡沫,直接影響了潛在投資者的信心。
此次流拍也折射出中小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弱勢地位:股權流動性差、市場議價空間小、治理結構復雜、控制權難以施展,正在成為區域性銀行融資和股東變更中的結構性障礙。
“白酒系”光環難解成長困局,產業綁定或成“雙刃劍”
宜賓銀行長期圍繞五糧液產業鏈發展,為酒類上下游客戶定制“特色信貸產品”。2024年上半年,向五糧液集團上下游提供貸款25.62億元,占總貸款的4.7%。
但白酒產業高度集中、周期性強,當銀行的業務過度依賴單一行業生態時,其抗風險能力也會隨之下降。與之相比,同為“白酒系”的瀘州銀行已在零售金融、綠色信貸等方向拓展“第二增長曲線”,形成更具彈性的業務組合。
宜賓銀行仍以公司貸款為主,占比近80%,零售貸款占比僅8%,說明其金融生態結構失衡,在同業轉型浪潮中起步偏慢。
上市之初,宜賓銀行以“地方白酒+千億城商行”的標簽吸引了不小關注;然而,隨著營收增速下滑、資產質量分化、凈息差承壓、股東信任裂痕頻現,這家地方銀行的隱性風險正被逐步放大。
在港股股價低迷、投資者信心不足、估值透支的背景下,宜賓銀行是否還能維系其估值溢價與增長故事?未來,唯有優化收入結構、提升核心盈利、改善資本結構,方有可能重拾市場信任。
而對整個中小銀行板塊而言,這不僅是宜賓銀行的困局,更是系統性轉型壓力下的共同寫照。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