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明節當天,尹錫悅的最終結局將徹底揭曉。
經歷了漫長的拉鋸戰后,韓國憲法法院終于決定,在4月4日上午,也就是中國清明節那天,正式宣布尹錫悅彈劾案的審判結果。
8名憲法法院法官已經各就各位,之前積壓的案件,大多有了結果,已經沒有什么借口,再把這場關乎韓國政局走向的總統彈劾案拖延下去。
從去年尹錫悅被國會彈劾算起,這場彈劾案前后跨度超過了100天,持續刷新紀錄。上個保持者,是前總統盧武鉉的彈劾案,也就91天而已。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場彈劾案有多么復雜。一方面是戒嚴風波爭議巨大,面對在野黨的圍追堵截,國民力量黨還是有不少人選擇死保尹錫悅,為其撐腰站臺,甚至顧左右而言他,炒作假消息混淆視聽。
與此同時,憲法法院遲遲湊不齊8人陣容,從而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一度成為朝野兩黨的博弈重點。不過拉扯來拉扯去,最后還是要對簿公堂,在法庭上見真章。
早在2月底,尹錫悅彈劾案的庭審辯論就已經告一段落,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憲法法院法官幾乎每天都召開評議,逐個討論案件中的爭議細節,總算有了一個大致的結論,對外暫時高度保密,等到清明那天再公布。
剩下來這幾天,憲法法院也不會閑著,還會就細節進一步協調,斟酌決議書措辭,明確法庭意見,看看是否要進行補充說明等等。
罷免尹錫悅,最少需要6人贊成,如果滿足這個門檻,彈劾案成立,他將被立刻罷免;如果票數不夠,憲法法院可以選擇駁回案件,或者干脆不予受理,尹錫悅將立刻官復原職。
尹錫悅的政治生命能不能繼續延續下去,全看憲法法院在清明那天做出了什么樣的判決。
由于必要的工作已經完成,宣布當天,就是走個流程,不會拖得太久,參照樸槿惠和盧武鉉的彈劾案,從開始判決到宣讀命令,前后也就半個小時。關鍵不是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而是為什么要得出這個結論,又有哪些依據。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憲法法院宣讀判決,這場由尹錫悅“戒嚴風波”引發的韓國宮斗大戲,將迎來一個階段性的轉折,要說落幕還遠遠談不上。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會在輿論層面掀起巨大的爭議,甚至是引發劇烈的社會動蕩。朝野只會斗得更加激烈。
所以韓國政府提前做了不少預防措施,憲法法院方圓一百米內,都部署了警力嚴陣以待,免得宣判結果出來后,有一方開始鬧事。
憲法法院的判決,能不能說服高度對立的韓國各界輿論,實在讓人捏一把汗。眼下無非兩種可能,要么彈劾,要么駁回,都將深刻影響韓國的政局走向,不存在所謂的“折中選項”。
尹錫悅若是被彈劾,他的鐵桿支持者不會買賬,會繼續“打抱不平”,這部分人很會來事,往往能靠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藝術,折騰出相當夸張的動靜。
另一種可能是,尹錫悅官復原職,在野黨同樣不滿,會發起大規模示威活動。畢竟戒嚴風波下來,他們差點被扣上了叛國的帽子,安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只有尹錫悅被立即彈劾,接下來才有機會推進調查,讓他“牢底坐穿”,否則不能出心中的這口惡氣。
更何況,尹錫悅被彈劾之后,韓國才能提前舉行大選。如今李在明呼聲最高,勝算最大,基本沒有人能和他競爭,這樣他也能報當初惜敗給尹錫悅的一箭之仇。若彈劾案被憲法法院駁回,形勢又不確定起來。
別看李在明此前已經被宣判無罪,姑且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檢方不愿善罷甘休,決定繼續上訴,所以李在明還沒有完全脫離困境,仍然需要爭分奪秒。
中國駐韓大使館已經預感到,韓國政局將是風雨欲來,緊急發出提醒,彈劾案宣判后,韓國各地或許會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不排除發生極端事件的可能性,避免靠近“敏感地帶”。
說白了,之前尹錫悅,為了給自己辯護,合理化戒嚴動機,動不動就拿中國說事,搞得韓國內部反華情緒急劇升高,讓中國這邊不勝其擾。
最后還得是韓國外交部出面收拾總統制造的爛攤子,通過各種渠道向中方表示,說發展中韓關系的意愿沒有改變,有能力解決內部問題等等,說來說去,意思只有一個,尹錫悅還有其支持者的言行,不能代表官方立場。
可尹錫悅若挺過這關,絕地翻盤,臨時政府如今的保證,還能算數嗎?中韓關系往后又該如何發展?事到如今,韓國各方急也沒用,只能等到判決宣讀的那天,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