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軍事合作似乎迎來了新機遇。然而美防長赫格塞思提出的一個要求,卻讓接待的日本官員變了臉色。
訪日期間,美防長釋放明確信號
最近,赫格塞思的亞洲之行引起了各方關注,無論是會見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還是在東京發表的言辭都顯示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意圖愈加明確:通過拉攏日本這個“關鍵盟友”,以遏制中國崛起。
(赫格塞思訪問日本)
首先,赫格塞思在與日本高層的會晤中,多次強調要進一步加深美日軍事合作。他明確表示,在面對所謂“中國大陸對臺灣威脅”的背景下,日本是不可或缺的伙伴。這樣的表述背后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美國希望借助日本,提升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日雙方曾醞釀了一項重要計劃:建立一個聯合軍事指揮部,提升駐日美軍的作戰能力。這意味著,美國不僅希望強化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協同作戰能力,也在為可能的區域沖突做好準備。
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赫格塞思不斷強調美日合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惜重提去年拜登政府提到的重大改組計劃,意在確保日本必要時能夠快速響應美國的戰略需要。
(駐日美軍基地成為臺海局勢的變量)
赫格塞思的亞洲之行,在戰略層面上凸顯了美國的亞太野心,但各方都有著自己的盤算。即便日本愿意在某些政策上跟隨美國的腳步,但對于介入臺海局勢還是抱著相當謹慎的態度。
聽到美國的要求后,日本官員變了臉色
隨著美日軍事合作的逐步推進,中谷元在與赫格塞思的會談中表現出相當積極的態度。中谷元強調,日本將努力加深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并落實到具體的合作項目上,比如雙方正在商談中的聯合生產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MRAAM)以及考慮生產SM-6導彈。
當前,美日軍事合作的一個關鍵議題就是對西南島嶼的戰略控制。這些島嶼不僅靠近臺灣地區,也被美國視為介入臺海局勢的關鍵一環。因此,為美軍得到更多進入這些島嶼的權限,成了赫格塞思此行想要達成的目標之一。
美方明確表示,西太平洋一旦爆發危機時,日本需承擔“前線角色”。這意味著日本可能要直接參與到沖突中。聽到這句話的中谷元臉色馬上就變了,日媒用“凝重”來形容。
(中谷元面色凝重)
實際上,日本對于卷入臺海沖突一直持謹慎態度。這不僅僅是因為日本不想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冒險,更是因為一旦卷入沖突,本國可能面臨來自中國的直接軍事威脅。要知道,解放軍的導彈和戰斗機可不是好惹的,再先進的防御系統,在高強度的火力面前也未必能做到萬無一失。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這一論調在日本社會中并未得到普遍認同,甚至頻頻遭到質疑。許多日本民眾認為,卷入臺海沖突只會給日本帶來無盡的麻煩。這種國內的反對聲浪,使得日本政府在做出任何涉及臺海問題的軍事決策時,都不得不顧忌選民意愿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風險。
因此,在面對赫格塞思的“施壓”時,日本官員的態度立即就發生了變化。
(日本借機擴充軍備)
若跟隨美國腳步,日本的結果只有一個
深入探討美日之間的軍事合作,不難發現,所謂的戰略協作不過是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換。
美國之所以要與日本深化軍事合作,是希望通過此舉進一步鞏固自身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借此牽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臺灣問題在美國的戰略視圖中不僅是地緣政治的制衡點,更是其全球戰略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相比之下,日本則是基于自身的歷史和現實局勢出發,希望通過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逐步實現軍事“正常化”。自二戰結束以來,《和平憲法》一直限制著日本的軍事發展。然而,隨著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變化,日本看到了打破限制的機會。
隨著美日軍事融合加快,將帶來一個問題,即日本的獨立性將面臨嚴峻的考驗。一旦日本在軍事上過于依賴美國,其外交和國防政策可能會過多地受到美方左右。在極端情況下,日本甚至可能成為美國亞太軍事戰略的一顆“反華棋子”,而非一個政策完全獨立的國家。
(解放軍有強大的實力捍衛國家安全)
顯而易見,美國在亞太推行的軍事戰略中,不過是把日本當成了一個戰爭跳板的角色。日本若跟隨美國腳步插手臺海局勢,最終只會引火自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