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預約
廣東人口增量排名全國第一
4月1日消息,截止到3月31日,共有25個省份公布了人口總量的數據。具體來看,人口數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中,僅有河南尚未公布人口數據,廣東、山東、江蘇和四川2024年的人口總量分別為12780萬人、10080.17萬人、8526萬人和8364萬人。其中,廣東不僅人口總量繼續排名全國第一位,且人口增量(74萬人)超過浙江(43萬人),也排第一位。
從數據上看,2024年各省份人口呈現一些明顯特征。此前人口持續增長的省份,比如江蘇,出現人口零增長;前一年人口下行的省份出現反彈,比如陜西、安徽和福建,在2024年實現人口增長;廣東和浙江保持人口增長態勢,從人口總增量上看廣東排名全國第一,從人口機械增長看浙江排名全國第一。(21經濟網)
|點評|人口自然增長是以“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來衡量,人口機械增長則是通過“人口流入-人口流出”計算。人口總量排名第一的廣東,不僅是國內生育大省,其經濟發展也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流入,自然和機械兩個維度均實現正增長,人口增量也排在全國首位。如果僅看人口機械增長,浙江則憑借活躍的民營經濟與產業優勢,展現出了不俗的“搶人”實力。
整體來看,經濟發達地區與強省會城市表現出較強的人口吸引力。同樣為經濟強省,去年江蘇人口零增長,主要是由生育率低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共同所致,人口自然負增長,拖累了其整體表現。面對人口結構調整的壓力,江蘇或許還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爭奪勞動人口的力度。
小米SU7發生高速上碰撞爆燃事故
4月1日,針對網上曝光的關于“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員傷亡”的消息,小米公司發言人發文稱,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碰撞發生后,小米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日前,網絡上曝光的多則視頻及圖片顯示,安徽一新能源車撞上高速公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另有被燒毀的車架顯示事故車輛疑為小米SU7,車頭已經基本全毀。據悉,該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綜合上觀新聞)
|點評|這場意外交通事故令人感到惋惜,同時,對于新能源車智駕功能和小米SU7的設計問題引起了廣泛討論。在燃油車時代,車輛部件多以機械結構為主,而新能源車普遍廣泛使用電子化系統,當出現緊急情況電池受損時,很可能導致車內電控系統失靈。小米SU7為車門配備了機械鎖,并寫入了產品手冊,但很多車主購車以后并不會翻看,提車時4S店也缺乏必要的介紹,導致很多車主并不知道有這個功能。
小米SU7的智駕功能介紹中,明確標注為智能輔助駕駛。現階段,所有新能源車的智駕功能都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真正實現無人駕駛功能,多起新能源車事故中都是由于駕駛員過于信任智駕,遇到智駕無法處理的突發情況時,悲劇發生。或許每家新能源車企在宣傳智駕功能時,都應該反復強調該功能的局限性。
華為去年凈利潤同比減少28%
4月1日消息,華為近日在官網對外發布了2024年整體業績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同比增長22.4%;凈利潤626億元,同比減少28%。剔除此前幾年售賣資產的因素,華為這一成績雖然在利潤上有所減少,但從五大業務板塊的表現來看,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3.53億元,同比增長474.4%;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390億元,同比增長38.3%;云計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85.23億元,同比增長8.5%;數字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86.78億元,同比增長24.4%;華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99億元,同比增長4.9%。(第一財經)
|點評|去年華為營收表現比較出色,基礎設施業務發展穩健,終端業務增長強勁。2023年華為的凈利潤中,包含了上百億出售榮耀帶來的收益。去年財報中沒有這部分資產處置收入,凈利潤數字更能反映其業務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去年華為的凈利潤也保持了雙位數的高速增長。
此前受到制裁,華為將海思業務獨立并升級為半導體業務。作為重要戰略組成,這部分業績數據一直未有公布。但是從年報表現可以看出,伴隨高端芯片研發深入、自主生態構建取得突破,華為已逐漸走出被“卡脖子”的陰影,去年其高端手機業務強勢復蘇,汽車終端業務也嶄露頭角。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根技術”與“根生態”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其也會加大投入,進一步穩固護城河。
OpenAI宣布400億美元創紀錄融資
4月1日消息,OpenAI宣布將在由軟銀集團牽頭的新一輪融資中籌集400億美元,估值為3000億美元。軟銀將提供75%的資金,其余資金來自微軟、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Capital和Thrive Capital,這也是OpenAI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人融資之一。據悉,融資中的約180億美元將用于OpenAI的Stargate基礎設施項目,旨在在美國建立一個AI數據中心網絡。
根據投資條款,如果OpenAI未能在12月31日前重組為一家獨立的營利性公司,軟銀等對該公司的巨額融資可能會減少1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受付費人工智能軟件實力的推動,OpenAI預計今年的營收將增加兩倍以上,達到127億美元,其去年營收為37億美元。此外,OpenAI預計收入將繼續快速增長,明年將增長一倍以上,達到294億美元。(綜合界面新聞)
|點評|雖然OpenAI預計的營收增長顯著,但是扣除巨大的模型訓練成本和基建投入,現階段其還是較難走出虧損狀態。大模型賽道不斷涌現出頗具競爭力的選手,OpenAI的領先優勢正在被削弱。壓力下,未來OpenAI的支出還會繼續攀升,僅靠自我造血較難滿足巨額資金需求,加上AI軍備賽不斷升級,融資輸血自然必不可少。
身為頭部企業,參與“星際之門”計劃的OpenAI獲得了遠超同行的巨額融資,估值也再上一個臺階。只是在資本的簇擁背后,盈利能力依然是OpenAI繞不開的難題。目前,OpenAI的收入主要來自用戶訂閱付費,渠道還是比較有限的。穿過“星際之門”,OpenAI的商業化路徑要通往何處,是其必須思考的問題。
獨角獸企業達闥機器人陷停擺危機
3月31日消息,人形機器人領域知名獨角獸企業達闥機器人正陷入危機。自2024年初起,達闥機器人陸續出現欠薪、裁員現象。員工透露,公司采取 “萬元以上工資折半發放” 等臨時方案拖延支付,最終演變為全面停薪、停繳社保,部分員工被迫簽署分期支付協議卻分文未獲,多地辦公區已經“人去樓空”。此前,達闥機器人已完成5輪融資,在A輪、B輪與B+輪融資額均達到或超過1億美元。
據悉,達闥的人形機器人項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公司單臺機器人柔性關節成本占比超60%,量產機型GingerXR售價超20萬元,難以打開C端市場。達闥長期依賴政府和企業采購試點工程,未能形成可持續的規模化收益模式。(界面新聞)
|點評|人形機器人與AI大模型一樣,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強烈追捧,這場資本狂歡背后,很多機器人初創企業的商業規劃其實都有些經不起推敲。達闥曾是眾多機器人初創企業中的明星,在業內小有名氣。然而,達闥在機器人關鍵技術方面缺乏自己的創新,成品機器人價格高昂,應用場景卻不多,過度依賴融資生存的達闥陷入危機是遲早的事情。
人形機器人在工廠中廣泛替代人類,在科幻電影中已并不新鮮,但在現實中想要實現這種機器人技術難度頗高,更不用說還需要考慮成本問題。事實上,機器人未必非要是人形才能完成各類工作,機械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為其加入AI功能或許比研發人形機器人更加容易。
五大新茶飲集團去年業績分化
4月1日消息,蜜雪集團、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陸續披露2024年年度業績,“霸王茶姬”主體茶姬控股也于近日提交招股書,擬赴美上市。上述五家茶飲集團去年營收共計超558億元。其中,蜜雪集團以248.3億元營收蟬聯行業榜首,營收規模是霸王茶姬的兩倍,是奈雪的茶以及茶百道的5倍,也是古茗的2.8倍。
盈利水平方面,蜜雪以超44億元的利潤繼續拔得頭籌,利潤增幅超四成,據計算,蜜雪盈利水平超過另外四家茶飲集團的凈利總和。霸王茶姬則成為增速最猛選手,凈利同比增超2倍達25.15億元。古茗繼續發展穩健,凈利潤近15億元,同比增超一成。茶百道凈利下降近六成至4.72億元,奈雪的茶則同比轉虧,虧損9.17億元。(澎湃新聞)
|點評|茶飲品牌們去年業績表現展現出了極強的差異性,這背后是品牌們經營模式的差別。蜜雪集團營收、利潤規模均是國內茶飲市場的佼佼者。蜜雪冰城幾乎所有的門店都是加盟商構成,因為發力平價市場,加盟費又極低,門店數量去年仍在快速增長中。靠著向加盟商們販賣茶飲原料、機器設備等物料,蜜雪集團賺得盆滿缽滿,古茗、霸王茶姬等茶飲品牌也是如此。
奈雪的茶是茶飲品牌中的另類,對加盟的態度十分謹慎,超過80%的門店都是自營。國內茶飲門店數量過于密集,去年國內消費市場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奈雪的茶業績表現更能展現出茶飲門店們艱難求生的真實經營狀況。
主動權益基金前三甲均重倉機器人賽道
4月1日消息,據Wind數據統計,全市場4511只主動權益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為3.88%,有89只基金前兩月的收益率超20%。其中,鵬華碳中和主題、平安先進制造主題、永贏先進制造智選領跑。上述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報中表示,均看好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相關投資機會。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由閆思倩管理的鵬華碳中和主題A、張蔭先管理的平安先進制造主題A,以及張璐管理的永贏先進制造智選A包攬前三甲,一季度業績依次為60.26%、53.65%、52.32%。基金經理張璐預測,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破曉之年——關鍵詞是定型與量產。(澎湃新聞)
|點評|前兩年在市場波動中,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表現不佳,市場規模也不斷縮水。加上政策鼓勵中長期資金積極入市,去年四季度,被動權益基金規模更是首次超過了主動權益基金。今年年初,科技板塊成為市場熱點,在其主導的結構性行情中,基金經理靈活調倉的主動管理策略奏效,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表現也明顯好轉。
前三甲亮眼的收益率,主要得益于對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提前布局。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掀起了市場熱潮。量產元年到來,各地政策加碼,都讓投資者看到了人形機器人未來應用的廣闊前景。不過,當前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在新一輪投資熱浪中,也要警惕過度炒作的風險。
周二兩市沖高回落滬指漲0.38%
4月1日,市場全天沖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13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93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醫藥股集體走強,創新藥等方向領漲,可控核聚變概念股再度大漲,電力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金融科技概念股午后走低,人形機器人、算力、軟件開發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48.44點,漲0.38%,成交額為4994億元;深成指報10503.66點,跌0.01%,成交額為6329億元;創指報2101.88點,跌0.09%,成交額為3037億元。(財聯社)
|點評|周二兩市艱難反彈,市場缺乏明確啟動契機,午后反彈熱情趨弱,形成沖高回落。從盤面上看,早盤開盤后兩市形成普漲,進行情緒上的修復。市場傳聞稱,俄羅斯疑似出現一種新病毒,同時,一份藥品集采優化方案得到廣泛流傳,醫藥股全天領漲。小盤股再次活躍,股名中含有數字的部分個股得到莫名其妙地炒作。
隨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逐漸明朗化,市場有望尋找到行情展開的新方向。三部門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有望為股市引入新的長線資金。當然,這不是靠呼吁、支持就能做到的,A股市場內還需強化與長線資金相匹配的生態。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杰| 主編|何夢飛
4月15日—4月16日,與吳老師一起走進海信日立燈塔工廠,見證智能制造的前沿成果!
點擊圖片▼立即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