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15日,在《浙甌日報》最顯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我不愿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爸爸》的文章。這篇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有兩段是這樣寫的:
我的年紀雖小,對于處在艱苦抗戰中的祖國,我是懷著最熱情的愛。可我的父親卻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做起了漢奸,我的心中懷下了切齒的仇恨。今天我在這里公開宣布與梅思平脫離父女關系,我要公開父親梅思平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這篇文章出自一個13歲的女孩,她叫做梅愛文,而她的父親就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梅思平。
梅思平
愛國青年,五四運動點燃了一把大火
提起梅思平,他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風云人物,他參與了當時的”火燒趙家樓“游行示威活動,是愛國運動學生的楷模。可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卻與汪精衛沆瀣一氣,走向了祖國和人民的對立面,淪為了漢奸。
1896年,梅思平出生于浙江永嘉的一個訟師家庭,家境相對優越。父親深知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便在梅思平五歲的時候將他送到了私塾讀書。
梅思平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他在學習上非常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省第十中學。讀書期間,學校里面有很多思想先進、人格高尚的人士,他們經常講述著晚清和北洋政府的腐敗。在環境的影響下,梅思平的思想得到了啟蒙,并立下了報效祖國的鴻鵠大志。
火燒趙家樓
中學畢業后,梅思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政治系。北大讀書期間,梅思平參加了著名了“火燒趙家樓”事件。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英法美等國的勝利告終。不久,戰勝國為了各自的利益,在法國召開了巴黎和會。
中國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可是在巴黎和會上不僅沒有要回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還被列強強迫簽訂了“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和會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
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后,一時間民怨沸騰。此時的梅思平正在北大預科班學習,他在第一時間組織學生走上了街頭,發放傳單,進行演講,鼓勵人們為祖國遭遇的不公平而抗爭。
五四運動(油畫)
1919年5月3日晚上,北大學生舉行集會,學生代表上臺發言,號召大家站出來保家衛國。第二天上午,十幾所學校的學生代表聚集在了天安門進行游行示威活動,而梅思平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還是五四運動的領頭之一。
游行隊伍在列強使館舉行了抗議,他們留下了抗議書后便直奔趙家樓曹汝霖的官邸。當學生們來到趙家樓后,發現曹宅大門緊閉,根本進不去曹汝霖的官邸。
就在這時,有的學生翻墻而入,從里面打開了曹家的大門,憤怒的學生涌入了曹宅,游行隊伍離去時,有的學生放了一把大火,燒了趙家樓,這就是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梅思平是當時放火燒趙家樓的第一人。可見,當時的梅思平還是具有愛國情懷的,對漢奸更是極其的痛恨。
五四運動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鎮壓,隨后在全國范圍了開始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活動。在全國人民的巨大壓力下,五四運動中被捕的學生返回學校上課,中國政府拒絕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勝利,再次鼓舞了梅思平的愛國情懷,他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甚至協助李大釗創辦了社會主義研究會。
梅思平
在這個社團里,梅思平遇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年輕人,他們一起學習,鉆研革命著作,抨擊當下的時事。梅思平對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快他作為北大才子,一時間名聲鵲起。
從北京大學畢業后,梅思平因為其出眾的才華,來到了上海商務印書館擔任了編輯,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為了個人前途,不惜出賣祖國
在他來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后不久,碰到了周佛海,因為周佛海,梅思平的人生也將徹底改變。
當時的周佛海已經是國民黨的政要,在他的影響下,梅思平暴露出了潛藏在心中已久的政治野心。從此,兩個人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
周佛海
1926年,北伐戰爭結束后,周佛海出于自身的利益,投奔了蔣介石。隨后,在周佛海的推薦下,,梅思平擔任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政治教官,從此走上了仕途。
此后,梅思平的仕途可謂是順風順水,他在離開了商務印書館后,又來到了南京中央大學、中央政治學院做了幾年教授,從一個文化人轉變為政客,成為了國民黨內中的風云人物。
1931年9月,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不到三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三省先后淪陷,三千多萬東北人民淪為了亡國奴。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國民黨高層就產生了不同的“聲音”。
主戰派認為,日本人狼子野心,面對日軍的侵略,如果一味地避讓,只會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與其如此,不如在戰場上和日本人一決高下。主和派則認為中國軍事實力遠不如日本,如果與日本開戰,中國畢將亡國,通過和談的方式去解決,則是最好的方法。梅思平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站在了主和派的一方。
他發表了不同的論文,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成為了投降派中的主要力量。
日軍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就在兩股力量爭論的同時,日本人在中國沒有停下侵略的步伐。比如,在上海發動了“一二八”事變,不到一個月就又停火了,中日雙方又簽署了一系列的協定。這種邊打邊停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1937年。
1937年,日本不斷調集重兵進攻北平,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壓抑已久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就連蔣介石都發表了講話,要求集中全國的力量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雖然蔣介石決心抗日,可是國民黨內卻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比如汪精衛、梅思平等人就認為中國打不過日本,只有在適當的時機來談判才是挽救中國的唯一辦法。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日軍派出飛機頻繁地轟炸南京。周佛海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西流彎八號家中修建了地下室,專門來躲避日軍的空襲。
在這個地下室里,有胡適、顧祝同、梅思平等國民黨要員。在這里,他們經常針對抗日的策略發牢騷,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個與抗日唱反調的“低調俱樂部”,正好迎合了汪精衛的對日妥協理論。
汪精衛等國民黨軍政要員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國民黨逐漸把重要的設施遷往武漢等地。面對當前的形勢,梅思平認為日軍占領武漢、廣州等地是遲早的事情,他對抗日的前途更加地悲觀失望。他想要通過與日軍談判,從而結束戰爭。
就在這時,日軍加緊了對國民政府的誘降活動。他們知道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政治主張不同,便開始對汪精衛以及其他的國民黨軍政要員進行誘降。
梅思平覺得自己升官發財的機會就要到來了,便積極地與日本人展開接觸,商量如何賣國。
1938年11月,梅思平受到汪精衛的委托,與日本人展開了談判。談判過程中,日本人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比如:日本有優先開發華北資源的權利、日本僑民有在中國居住和營業的自由、承認偽滿洲國等等。
梅思平
這些條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主權出賣給日本,可是梅思平卻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竟然全部答應了下來。
回到重慶后,梅思平來到汪精衛的住所邀功。看著眼前與日本人簽訂的條約,就連汪精衛都憤怒地說道:“日本人提出的這些條件太過分了,他們就是想滅亡中國。”
不過汪精衛的性格比較軟弱,而且還十分聽從夫人的話。在陳璧君的“開導”下,同意了日本人所提出的要求。
1938年12月,汪精衛等人離開重慶,逃往了越南河內,公開投降日本。梅思平緊隨其后,充當起了賣國的急先鋒。
汪精衛等一眾漢奸
這件事情發生后,全國上下一片嘩然,蔣介石代表國民政府下發了通緝令,開除了汪精衛、周佛海、梅思平等人的黨籍。
梅思平叛逃,女兒公開與父親決裂
就在梅思平叛國的消息被披露后,一個名叫梅愛文的中學生,將自己的所寫的文章《我不愿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的爸爸》,發表在了溫州的《浙甌日報》上面。
梅愛文是梅思平的女兒,在她小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她一直在舅舅的撫養下長大,在舅舅的影響下,她從小就養成了愛憎分明的性格,對日本入侵中國更是非常痛恨。
當父親叛國的消息傳來后,梅愛文的心中非常氣憤。在舅舅的指導下,梅愛文寫下了一篇800多字的文章,每個字都充滿了憤慨。
梅愛文發表的文章
梅愛文在文章中公開指責了父親的叛國罪行,表示要與父親脫離關系。同時,她還號召所有漢奸的子女一起攜手,參加反對漢奸的行動,投身于這場中華民族的自衛戰爭中去。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有愛國情緒的學生并不少見。可是有如此巨大的勇氣,能夠在報紙上宣稱與父親決裂,更需要莫大的決心。
這篇文章刊登出來后,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一時間,全國各大報社、雜志社、通訊社紛紛轉載,這篇文章也成為了國民政府宣傳抗日的典型,梅愛文儼然成為了一名小英雄。
此時的梅思平,可以說是眾叛親離。他在看到女兒的文章后,也曾經后悔過,可是為了自己的“富貴”,毅然選擇了背叛祖國和人民。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梅思平作為一個跳梁小丑,成為了偽國民政府的重要一員。
汪偽政權的眾多漢奸
在汪偽政權里,梅思平先后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常委、組織部部長、內政部長等職。他在任期間,為日本人侵略中國提供建議,用殘忍的手段屠殺了大量淪陷區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值得一提的是,梅思平成為了大漢奸后,自以為羽翼豐滿,想要自立門戶,卻受到了周佛海的打壓,梅思平在汪偽政權中也慢慢地混不下去了。
梅思平被判處極刑,臨終前給子女留下八字遺言
1945年,中國軍民經過了十四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日本投降后,汪偽政權也隨之垮臺,梅思平連忙召集剩余的偽軍部隊和全市的警察來維持南京的治安,向蔣介石表明了自己投誠的決心。
就在日本投降后不久,蔣介石便發布了命令,要求迅速開展肅奸行動。隨后,以長期活躍在淪陷區的軍統為核心,在第一時間成立了“肅奸委員會”,開始打著各種名義來抓捕漢奸。
國民黨開展肅奸行動
重慶方面先是聘請梅思平擔任了國民黨軍駐南京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高級參議,然后整理好了汪偽政權的一切檔案、物品后,便趁著梅思平沒有防備之際,將他在睡夢之中抓走。
隨著逮捕工作的結束,國民政府開始懲治漢奸。1945年,國民政府頒布了《處理漢奸案件條例》,同時還規定了不同類型漢奸的懲治辦法。
1946年5月3日,江蘇省高等法院對梅思平進行了公開審理,他也成為了汪偽政權中第一個在南京受審的漢奸。
庭審開始后,法院外面擠滿了無數圍觀的人民群眾。隨后,梅思平由3名憲兵和5名警察從寧海路看守所提出,用汽車押到了法院門口。
庭審當天,梅思平穿了一件黃色夾袍,青灰色褲子,手拿辯護書,表現得十分鎮定,面對人民群眾的指責,梅思平表現得極為不屑。
隨后,檢察官根據梅思平在抗戰時期的行為,并結合現有的證據,列出了他的四點罪狀,要求判處梅思平死刑。
聽到這里,梅思平一下子慌了,他竟然恬不知恥地說道:“我在南京任職期間,曾經做了不少有利于抗戰和人民的工作,比如縮小敵人掠奪物資的區域,盡可能地恢復本國實業。”
經過幾個小時的庭審后,審判長決定擇期宣判。隨后,梅思平被押回了看守所。
梅思平在庭審現場
六天后,法院再次進行了庭審。法院根據現有的證據,并結合證人的證詞,覺得梅思平在抗戰中的行為不能抵消他的漢奸罪過,決定判處其死刑,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除了給其家屬留一部分必要的生活費外,其他的都由政府沒收。
聽到法庭所做出的審判后,梅思平的臉色蒼白,整個人渾身發抖。隨后,梅思平不斷地提出抗告,可是他給祖國和人民犯下了巨大的罪行,抗告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隨后,憲兵將梅思平押回了看守所,等待正式處決的那天。
1946年9月14日,國民黨憲兵隊來到了看守所,將大漢奸梅思平押上了軍車,帶上了刑場。
梅思平
臨刑前,梅思平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三封遺書。其中一封,是留給自己子女的。
諷刺的是,他在留給子女的遺言中卻寫道“努力讀書,忠貞報國”。眾人得知后,不禁大笑了起來,他們沒想到這么一個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在臨死前也會有這么悔過的一面。
來到刑場后,梅思平希望憲兵行刑的時候能夠快一點,給自己一個痛快。同時希望,不要將自己的尸體留在南京。
隨后,行刑的士兵對著梅思平的腦袋就是一槍。槍聲過后,這個臭名昭著的大漢奸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梅思平死后,家人把他的尸體運回了家中,并布下了靈堂。
而曾經寫信要與梅思平斷絕父女關系的梅愛文,則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她一直在郵政局工作,退休后子女和睦,也算是很幸福了。
如果梅思平沒有涉及政治,也許中國歷史上就會多一個知名的學者,可是他為了自己的野心,卻喪失了底線,走向了叛國的深淵,可以說是死有余辜。也許他在行刑前的那一刻,可能想起了趙家樓的那一把烈火,才會對子女有這樣的囑托吧,這也算是他表達自己內心所殘存的最后一絲愛國意志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