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韓國首爾高等法院近日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二審判決,判其無罪,推翻了此前的一審判決結果。韓聯社稱,去年11月,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在一審判決中認定李在明在2021年競選總統期間作虛假陳述,違反《公職選舉法》,判處其一年有期徒刑,緩刑兩年。隨后,李在明對此提出上訴。據報道,在無罪的判決公布后,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對這一判決表示遺憾,李在明本人則對法院“基于真相和正義的正確裁決”表示感謝。
尹錫悅(資料圖)
當然,李在明這次被宣判無罪,也不意味著他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李在明身上還背著7起案件的相關指控,包括“非法對朝匯款案”,以及大莊洞、城南FC、白賢洞、慰禮新城案。而且,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也沒有結束,如果韓國檢方堅持要把他送進監獄,那么案件還有三審。不過,剩下的案件最快要到11月才會審批,而尹錫悅涉嫌“內亂罪”的公審則在4月14日。在此之前,尹錫悅的彈劾案將先作出宣判,他大概率等不到李在明案件的再次審理了。
現在距離尹錫悅案結束辯論環節差不多有一個月了,但韓國憲法法院至今沒有公布最終宣判日期。這是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憲法法院要先宣判幾個比尹錫悅級別要低的官員,又不能一天挨著一天宣判,所以就拖慢了節奏。尹錫悅在這之前最大的一個“翻盤”希望,就是李在明二審先他一步被定罪,失去大選候選人資格。但現在看來,這個機會是沒有了。李在明“起死回生”,這也就意味著,或許在野黨可以收回應對檢方的精力,集中力量來“打”尹錫悅。尹錫悅或將因此面臨“生死局”。
尹錫悅(資料圖)
事實上,外界對韓國的關注點已經從“尹錫悅能否脫罪”轉移到“新任總統是誰”的觀點上。近期,華盛頓郵報對韓國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進行了專訪,文中對他的稱呼是“韓國可能的下一任領導人”。此前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直言道,沒有人能夠和李在明爭奪。再加上高達40.8%的民調支持率,只要韓國大選開始,李在明勝選是板上釘釘的事。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發了近日對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的專訪報道,稱其為“韓國可能的下一任領導人”。
李在明指出,韓國無法承受“疏遠中國”的代價,但仍將致力于加強美韓日三邊關系。李在明希望緩和尹錫悅政府對華強硬態度。他說,“美國自己也不會一貫地對中國采取完全對抗或完全合作的立場”,因此韓國也必須調整對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態度。
李在明(資料圖)
對此,《華盛頓郵報》給出的分析是,如果李在明成為韓國下一任總統,則韓國在中韓、中朝問題上的立場將發生轉變,這對緩和地區局勢與雙邊關系將產生積極作用。當然,考慮到韓國不會放棄與美國的安保防務合作,有分析指出,李在明上臺并不會讓中韓關系立刻出現大的改觀。畢竟韓國面臨的關稅威脅,已經決定了韓國政府不太可能同美國直接“對著干”。盡管他如此,比起一味親美的尹錫悅政府,李在明對中國的態度明顯更友好,也更有利于中韓關系以及區域合作發展。
因此,對于韓國政壇的變動,我們不宜抱有過高期待。李在明的對華友好表態,可以聽,但不能全信。其對華真實態度究竟如何,最終還得看他上臺后的實際政策。
總而言之,未來中方在處理中韓關系時,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既不能被韓國的“糖衣炮彈”迷惑,也不必對韓方言辭上的變化抱有幻想。韓國在關鍵問題上是否會倒向美國,最終看的不是說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對中國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增強自身實力,確保無論韓國如何選擇,都不會影響中國在東亞的戰略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