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賣力為小米SU7汽車做廣告時,一輛SU7汽車發生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張曉迪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2025年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并引起廣泛關注。
4月1日午間,小米公司發言人通過微博公布了事故初步調查情況。發布信息顯示,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銅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
事故已造成三人死亡,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死者系在湖北上大學的三位女生,事發時,三人駕車前往安徽池州,參加次日的事業編考試。
小米SU7系列汽車于2024年3月28日推出,小米汽車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3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9萬輛。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此前發文稱,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0萬輛。
這是小米汽車發布一年后,出現的第一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小米公司發言人的回應: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根據小米汽車官網,小米SU7標準版在智能駕駛配置上采用的是Xiaomi Pilot Pro,硬件包括1顆Orin芯片,算力84TOPS,無激光雷達,1個毫米波雷達,這些與SU7 Pro和SU7 Max有明顯的差異。
小米官方稱,碰撞發生后,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確認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此后警方抵達現場介入調查。
此外,小米還公布了目前所知并提交給警方的信息。根據小米提供的信息:
在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前2秒,也就是22時44分24秒,小米SU7的NOA識別到前方障礙,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1秒后,即22時44分25秒,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而又過1秒后,22時44分26秒,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
值得一提的是,在識別到前方障礙物時,汽車通常還會觸發AEB功能(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動緊急剎車系統),但小米公司的通告中尚未提及事故車輛的AEB狀態。
此外,事故發生至今,雷軍個人微博更新中,仍是SU7系列汽車等相關動態,尚未發布與本次事故有關的信息。
綜合各方信息,針對此次小米汽車事故事件,外界普遍關心如下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該碰撞事故導致車體燃燒、人員傷亡,到底是駕駛員操作不當問題,還是小米汽車的產品品質問題;
第二,外界普遍關注是否存在車門在事故發生時鎖死無法打開的情況;
第三,小米SU7標準版的智駕水平在此次事故中有多少相關性;
第四,在事故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前,還有2秒的反應時間,這是否足夠采取行動避險?
為此,《中國企業家》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車控CHECK合伙人洪澤鑫等專家,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對此次事故進行解讀。
智駕能否勝任施工路段?
此次事故中,一個廣泛被關注的細節是,“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p>
楊新苗認為,“高速公路建設完之后是需要經常維修的,修理過程中的交通安全問題在全世界都是難題?!?/p>
此前,楊新苗曾與北京交警一起做了北京市域范圍內的道路維修作業時的交通安全技術標準。
“我們的經驗是,在這些地方,情況很復雜,自動駕駛可能是不能勝任工作的。自動駕駛領域有個詞叫Corner case,即罕見案例,因為道路不是正常的運行狀態,這時候經常需要借道或者改變方向,靠人工判斷都很有挑戰,自動駕駛輔助技術能不能勝任這個環境,其實是要打問號的?!?/strong>楊新苗告訴《中國企業家》。
在楊新苗的記憶中,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引入中國后,有不少的事故和道路施工作業有關系。2016年,在河北邯鄲發生的第一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同樣是因為自動駕駛碰上道路清掃車輛。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全世界都沒有解決好。
此外,楊新苗表示,雖然國家對占道作業的區域安全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是千差萬別的。這對自動駕駛企業而言是個災害性的考驗,因為實際情況都沒有統一,自動駕駛系統就無法很好地識別。
不過,在楊新苗看來,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當車輛以97km/h的速度撞上障礙物的時候,有可能人就已經不行了,雖然有安全氣囊等保護,但是沖擊力太大了。不過,這需要經過事故專家和碰撞專家的確認,但這種情況也不排除?!?/p>
車門在事故發生后是否鎖死?
小米SU7事故發生后,外界關注的另一個關鍵細節是,“是否存在車門在事故發生時鎖死無法打開的情況”,截至目前,小米公司未在回應中提及。
根據中國GB 11551標準,幾乎所有符合安全法規的車輛均強制配備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安全功能,即當發生嚴重碰撞時,車輛通過傳感器觸發車門解鎖,便于救援。
車控CHECK合伙人洪澤鑫向《中國企業家》分析稱:“車門自動解鎖的機制,其實都是發生在安全氣囊爆裂彈出之后,但這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狀態,不是所有的事故安全氣囊都會爆,所以車門可能就沒有自動解鎖。”
而小米汽車客服方面則表示,若遇到車輛斷電車門鎖死的情況,可嘗試在車輛下方找到應急解鎖,“車輛配備了機械把手,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
不過,洪澤鑫認為,“很可能很多新手司機是不知道應急開關在哪里的,所以斷電了以后車門就很難打開?!?/p>
通過剖析此次事故,洪澤鑫關注的另一個細節是,假如有人從車外救援,事故車輛門把手能不能打開,這也可能應該是未來車企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故前的2秒,是否足夠避險?
小米SU7事故發生后,外界關注的另一個關鍵細節是,在事故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前,還有2秒的反應時間,這是否足夠讓駕駛員采取行動避險?
根據小米汽車官網,小米SU7標準版在智能駕駛配置上采用的是Xiaomi Pilot Pro,硬件包括1顆Orin芯片,算力84TOPS,無激光雷達,1個毫米波雷達,這些與SU7 Pro和SU7 Max有明顯的差異。
不過,針對在事故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前,還有2秒的反應時間是否足夠采取行動避險,不同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解答。
“目前全球范圍內都沒有對接管的時長給出明確的標準,并不好作評價?!焙闈肾蜗颉吨袊髽I家》表示。
而楊新苗則認為,“從自動駕駛切換到人類駕駛,2秒鐘讓人類駕駛員操作反應,這個是比較難的事情,人類要看見—識別—反應,至少需要3秒時間,而且還得是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p>
與此同時,因為此次事故車輛剛好是夜間行車,也有可能對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巴砩系那闆r下,燈光等這些東西都容易對智駕系統有擾動,所以是會讓它的檢測更難的。有時前邊是一輛打著雙閃的停止車輛,但也很容易跟旁邊的路燈混淆在一起?!焙闈肾蜗颉吨袊髽I家》表示。
近些年,智能駕駛成為新能源汽車角逐的新戰場,各大車企因此而展開新一輪的業務競爭。
目前,在智駕領域,按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L0~L5。其中,L2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車輛。傳統L2一般包含車道保持、自動跟車等功能。L2++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高速、城市場景的“自動導航輔助”功能,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駕駛,但仍需要司機隨時接管,若接管不及時導致事故,責任由司機承擔。L4則是特定場景下的全無人駕駛。
來源:視覺中國
但在洪澤鑫看來,自動駕駛從一開始出來,就給了大家過高的預期,因為很多人都是先聽說自動駕駛再聽說輔助駕駛,大家下意識認為輔助駕駛就是它可以自己開,跟人的預期很容易產生偏差,這需要很謹慎。
對于智能駕駛系統導致的重大事故權責劃分,洪澤鑫認為,亟需成立一個國家級平臺和行業標準,從而實時收集每個車輛的智駕數據情況,最終在事故發生時更好地甄別到底是人為因素還是智能駕駛系統導致的。
在楊新苗看來,這是個意外,也是警鐘?!拔覀冋娴囊訌妼ζ胀ㄈ说慕煌ò踩逃?,現在甚至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突然有這么先進的駕駛輔助技術來跟大眾匹配,我是有疑問的。這些問題是不能回避的,我們要做的事很多,要從基礎安全做起。”
延伸:小米正在加緊造車
值得一提的是,事故發生同天,一年一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召開?!霸燔囆氯恕崩总姷谝淮螀⒓舆@個論壇,雷軍在微博中稱,“今天我第一次參加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p>
雷軍在會上發言,透露了SU7 Ultra近期銷量:“上個月2月發布以后,定價52.99萬,讓我極為震撼的是,三天不到的時間,就銷售了1萬輛,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務。可能大家覺得這1萬輛任務定得太低了,我查了一下,去年50萬以上的豪華轎車全年銷售12.1萬輛。”
此外,3月31日,雷軍還通過微博透露,小米汽車開店新進展:3月新增15家門店,全國65城已有235家門店;截止到3月31日,全國已有127家服務網點,覆蓋全國75城。
4月計劃新增33家門店,預計新增 保定、德州、德陽、汕頭、湘潭、柳州和馬鞍山等7城門店。
4月1日10時左右消息,小米汽車官方宣布,2025年3月小米汽車交付量超29000臺。小米官方表示:目前小米汽車產能提升順利,我們有信心達成350000臺全年交付目標。
稍早前的3月中,小米發布財報時,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提到小米SU7 Ultra時曾說,“目前更緊急和重要的是提高產能和交付能力,否則給用戶的交付周期確實太長了?!?/p>
此外,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7月申請“車輛碰撞應急處理系統和車輛”專利。摘要顯示,通過氣囊控制器直接連接可控硅,能夠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通過氣囊控制器快速向可控硅發出控制信號,使車載電源與應急裝置的連接線快速導通,從而縮短了應急裝置的觸發時間,以便能夠使車內人員快速逃離被撞車輛。目前,該專利已于2024年3月獲授權。
天眼查知識產權信息還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申請多個自動駕駛、安全相關專利,包括“車輛的警示方法、裝置及車輛”“車輛自動緊急呼叫方法、裝置、車輛”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