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場關于小米SU7 Ultra試駕服務的吐槽,將雷軍推向熱搜。有用戶在群里抱怨小米工廠試駕擺渡車服務欠佳,雷軍迅速回應并當場致歉:“非常抱歉,這是我們沒有安排好。我馬上安排改進。”此舉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對雷軍的親民風格贊譽有加,也有人懷疑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策略。事實上,雷軍并非首次上演“光速道歉”,從物流發貨到直播互動,他一次次用實際行動塑造親民形象。但在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僅靠這種親民營銷,小米真能一路坦途嗎?
一、“秒回式”道歉:誠意滿滿還是營銷套路?
在中國商業領域,企業規模越大,老板越難對具體細節做出及時回應。雷軍的做法顯得與眾不同。此前,小米15手機發貨延遲,雷軍凌晨3點發微博稱親自去倉庫盯著發貨;小米汽車交車儀式上,他親自為車主開車門;直播中網友刷0.1元禮物,他鞠躬致謝,玩出新梗。
在品牌形象愈發人格化的當下,雷軍的道歉不僅踐行了小米“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還賦予品牌溫度,形成獨特的“雷軍文化”。然而,也有人質疑這種高效回應是營銷手段。畢竟,相較于傳統車企層層審批的流程,雷軍的“光速回應”太過迅速,讓部分網友調侃:“雷總,你讓其他車企怎么學?”
二、雷軍式運營:給友商帶來哪些壓力?
雷軍的運營模式,給不少友商帶來巨大壓力。據業內人士透露,傳統車企發布一個正式道歉聲明,需經過多個部門審核,最快也要幾天時間,而雷軍幾分鐘就能回應,高下立判。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公開表示,小米的用戶運營已“玩成了宗教”。蔚來也要求24小時內響應所有用戶建議,明顯受到小米模式的影響。就連特斯拉,直營模式和用戶運營策略也在向小米靠攏。
不過,“創始人即客服”的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企業。對小米而言,雷軍的個人影響力提升了品牌好感度,但倘若沒有強大的產品力作為支撐,親民營銷最終會淪為空談。
三、高端化征程:雷軍不能僅靠道歉
小米汽車在高端化道路上已邁出重要一步,SU7 Ultra號稱“1548匹馬力賽道猛獸”,售價超50萬元,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保時捷Taycan。然而,用戶對這款車的體驗褒貶不一。不少用戶吐槽,主打性能的SU7 Ultra試駕時被強制限速140km/h,宛如駕校車;在自動駕駛成為核心競爭力的當下,小米汽車的城市NOA功能在試駕中被禁用;此外,擺渡車服務不到位,也暴露了小米服務體系的短板。
這些問題表明,盡管小米在營銷和用戶運營方面優勢明顯,但在高端市場,服務、體驗和細節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面對比亞迪、特斯拉等強勁對手,小米汽車的高端化之路,不能僅依賴雷軍的個人魅力,而需實現整個品牌體系的全面提升。
四、產品才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
雷軍的親民形象為小米帶來了品牌紅利,但決定市場成敗的,始終是產品本身。回顧小米發展歷程,每一次成功都離不開產品力的提升。從早期的“1999元屠夫”到后來的高端旗艦,小米成功突破“性價比”標簽;小米生態鏈產品憑借持續優化的體驗,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如今,小米SU7的市場表現有待觀察,但其性能、價格和配置,將決定它能否挑戰特斯拉和比亞迪。正如網友所言:“小米的成功,歸根結底是產品足夠好,雷軍的親民風格只是錦上添花?!?/p>
五、結語:親民是加分項,實力才是決定項
雷軍的營銷手段,為小米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但親民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在高端市場,用戶更關注產品品質、服務體驗和品牌溢價能力。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不能僅靠雷軍的“秒回式”道歉和個人魅力,而需全面升級品牌體系。雷軍的“光速道歉”贏得了好感,但面對挑剔的高端用戶,小米還需用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證明自己。在商業世界,品牌立足的根本永遠是實力,而非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