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炳陽 上海報道
當前集裝箱供應鏈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考驗。近日,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以下簡稱“集裝箱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牧原在上海集裝箱多式聯運亞洲展上做出上述表示。
李牧原稱,美國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不斷加碼,加劇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
春節過后,我國主要集裝箱港口外貿集裝箱出口量恢復速度滯后于往年;同時,紅海危機解除時間尚不確定,一旦紅海航線恢復,航運市場將產生過剩空箱,進一步降低新箱采購需求;美國已完成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等領域發起的301調查,將就采取的限制措施征求公眾意見。
在面臨集裝箱供應鏈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國內集裝箱市場仍被看好。集裝箱協會表示,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到2027年,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將達到15%左右。近年來集裝箱國內市場需求保持在50萬TEU左右規模,隨著我國交通物流降本提效進程的加快及多式聯運“一單制”的推進,將持續帶動國內集裝箱市場需求。
紅海危機加速了當前集裝箱供應鏈的緊張,推動了集裝箱供應鏈的需求增長;航運公司和租箱公司為應對地緣政治影響及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備箱意愿增強,多重因素疊加帶動了當前集裝箱市場需求。
集裝箱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集裝箱總產量約為810萬TEU,同比增長268.2%,再創歷史新高,中國集裝箱繼續保持全球96%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當前,我國集裝箱市場格局保持穩定。中集集團、上海寰宇、新華昌集團、勝獅貨柜和富華集團等主要集裝箱生產企業占據我國集裝箱市場約95%的份額,其中中集集團、上海寰宇和新華昌集團市場份額分別約為47%、21%和16%。
集裝箱產能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集裝箱產能分別占總產能的44.6%、36.9%和18.5%。集裝箱協會稱,集裝箱大廠沿大型港口布局,有利于集裝箱出口,同時為沿海港口提供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箱源。
李牧原表示,紅海危機爆發后,大量航運公司調整航線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024年蘇伊士運河集裝箱船通行量同比下降45%,推升集裝箱海運運價短期暴漲,導致空箱回流周期拉長。集裝箱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約700艘船舶全年大部分時間繞道好望角,全球集裝箱運距同比增長12%,集裝箱貿易里程同比增長18.4%,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
同樣受紅海危機影響,集裝箱租賃市場需求旺盛,2024年前三季度集裝箱出租率都達到了98%以上。同時租賃市場集中度較高,2024年前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約占市場份額82%。
當前,集裝箱國際市場總體量增價跌。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545.3萬個,扭轉了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30%左右的下降趨勢。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額1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8%。“雖然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量創歷史新高,但出口額增幅低于出口量增幅,集裝箱單價較上年有所下滑。”李牧原稱。
在區域及客戶結構變化上,北美地區集裝箱市場占比提升。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量前5位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香港、美國、瑞士、德國和新加坡。集裝箱全球出口區域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其中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分布占比47.5%、27.6%和23.0%。
2024年,集裝箱國內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當年集裝箱國內銷量達到47.7萬TEU,同比增長35.8%。李牧原稱,國際市場銷量激增、國內市場基數較低,使得國內市場銷售占比下降,國內市場占集裝箱銷售總量的6.0%,低于往年。
在集裝箱客戶結構方面,中國集裝箱市場主要客戶為航運和租箱公司。2024年航運公司購置箱量占比46.0%,同比增長4.6%;租箱公司購置箱量占比41.1%,同比增長18.3%;公路和鐵路公司購置箱量占比分別為2.2%和1.2%,均較上年有所下降。
李牧原稱,集裝箱生產成本與鋼材價格波動高度相關,鋼材占總成本的51%,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2024年集裝箱用鋼價格震蕩下行,全年用鋼超過1000萬噸。
(助理編輯:朱會珊 審核:杜麗娟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