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大城”指北京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際化大都市。
“小館”是城市中一個承載著獨特文化記憶的微觀場所。
“大城小館”,在大城市的喧囂與變遷中,邂遇小館,感受時光守護者的初心。
停下腳步,在喧囂中尋得心靈的寧靜港灣,于變遷里領悟文化堅守的力量。
北京西城區白紙坊街道櫻桃三條 8 號院的一棟居民樓下,坐落著首都第一家以紙為主題的文化博物館。
它為什么建在白紙坊?難道這里面還藏著什么秘密?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大城小館第一站——紙文化博物館,一探究竟!
白紙坊與紙的故事
紙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北京的白紙坊地區又與紙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據《元史》記載,元朝至元九年(1272 年)設置了 “白紙坊” 官署衙門,秩從八品,專門管理造紙業,負責人為 “白紙坊大使” 及副使 。當時這里主要生產朝廷詔旨宣敕等所用的紙札。到了明朝,白紙坊演變成基層行政區劃,即現在的 “白紙坊街道”。
從元代至清代,白紙坊地區一直是北京南城最大的手工造紙作坊聚集地,眾多造紙工人在此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從茅坑、大街搜集臟紙、麻繩等物,經過壓、淘、絞、抄、曬等多道工序,制成紙張后走街串戶叫賣。
沿著白紙坊東街往西走,進入櫻桃三條,一個不起眼的鐵門上張貼著幾張顏色鮮艷的臉譜,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一切關于紙的坊間故事。
推開大門往里走,在門衛登記即可參觀。
走過一條長長的樓梯直達地下展廳,原來紙文化博物館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內,這一獨特的空間改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別樣的參觀體驗。
館內設有序廳、“紙與文明”“紙與科技”“紙與生活”“紙與環保”“紙與藝術” 等展廳,通過實物展品、電子互動設備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了紙的起源、發展、應用以及與紙相關的文化藝術等內容,讓人們深入了解紙文化的博大精深。
闖過厚重的鐵門,就到了博物館的第一展廳——“紙”與文明。
一、“紙”與文明
從繩結到甲骨,從金石到簡牘,從縑帛到紙張,人類文字記載的載體經歷了數次變革,而每次人類文明的進步,包括紙的沿革發展,都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在本展區將從紙的歷史文明開始,引領參觀者穿梭在古今紙文明的時空中。
造紙術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載體,結束了先祖在石壁,獸甲骨、竹木簡和帛上書寫的繁復歷史。
△龜殼和動物骨骼上的甲骨文
東漢時期蔡倫發明造紙術后,紙張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隨著造紙工藝在全國各地的推廣、完善,造紙原材料的種類也越發豐富多樣,并獨具地方特色。有些造紙原材料并被延用至今。
△古代造紙所需要用到的材料
從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開始,在近兩千年的發展中,紙從基本的生活用品逐漸演變為一種藝術的載體。各種的紙藝術品層出不窮,紙藝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已經成為一顆璀璨瑰麗的明珠。
△傳統紙藝:紙傘、紙扇、剪紙、紙燈籠
宣紙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手工藝紙,迄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宣紙產于現今中國安徽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宣紙具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中之王、紙壽千年”的譽稱。中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
二、紙與科技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滿足不同領域的特殊需求 特種紙的種類已成為在軍工、航天、電子、醫藥、工農業等多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軟鋼材”。
參觀者將在本展區獲得紙張科技知識的普及,通過對百姓生活中常見的附有高技術含量的紙張進行剖析使觀眾領略其中奧秘,了解紙中的科技。
復合紙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食品包裝領域中的無菌包裝、藥品包裝領域中的鋁箔包裝、雜品包裝領域中的不干膠標簽等。這些紙品屬于復合紙產品,不同的復合紙產品以其獨有的功效被人們所熟悉。
電池內的隔膜紙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各種科技產品的不斷創新,無論是日常還是工作,各類電動設備被廣泛地使用,小到手機、電動玩具、手提電腦,大到電動交通工具等方面,電池的使用已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而電池的正常使用則離不開電池隔膜紙。電池隔膜的好壞與電池的性能和壽命有關,材料選配的是否適當,不僅影響大電流放電性能,而且影響充電性能、低溫使用性能、荷電保持、循環壽命。
水印紙的發展
提起水印,我們立即會想到鈔票中的水印技術。它是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一種有效的防偽技術。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形成的,“夾”在紙中,在迎光透視時可以清晰看到有明暗紋理的圖形、人像或文字。自1282年由意大利造紙商正是將水印應用至造紙過程以來,直到現今科技發達的數碼時代,水印防偽技術依然被廣泛采用。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紙幣、重要文件、有價證券等均會附加水印防偽技術。
瓦楞原紙
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以瓦楞原紙為原材料的包裝產品,從日常生活運輸包裝中的各種紙盒、紙箱到家居生活中的家具板材,瓦楞原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紙產品。
無碳復寫紙
無碳復寫紙是一種隱色復寫紙,具有直接復寫、直接顯色的功能。并以其方便、快捷、防止涂改、防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多聯表格、各類票據中使用。這里主要向參觀者解密無碳復寫紙的無碳顯色的原理。
三、紙與生活
在生活中,紙做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均被廣泛使用。紙的出現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品質,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紙始終伴隨著我們,幾乎就像水和空氣一樣與人類不可分割。
△日常用到的發票
△蜂窩紙板制成的收納箱
△擇紙須知
四、紙與環保
紙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消耗品,紙與我們的飲食、起居、工作、出行各個環節緊密相關。除生活用紙外,大多數紙和紙制品均是可以循環再利用。
五、紙與藝術
本展區主要以藝術為主題,讓參觀者在最后一個展區體驗傳統紙藝與現代紙藝的發展,并用以現代高科技手段結合實物陳列的形式進行展現。
結語
隨著最后一個展廳的觀看,本次紙文化博物館的探訪之旅也來到了尾聲。
紙的發明,就像給人類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它讓信息的記錄和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可靠,人們可以把知識、文學、歷史等重要信息記錄在紙上,然后傳播和交流,這樣文化和智慧就能更好地傳承下來。
而且,紙還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有了紙,書籍、教材和學習資料的制作,這樣人們都能更容易地學到知識,提升文化水平。
紙對經濟發展和商業交流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紙幣的產生讓貨幣交易變得更加便捷,商業也因此更加繁榮。紙張的輕便和實惠也為商業文件、財務賬目和商業信函的記錄和傳遞提供了優良的材料。
圖文內容有限,如果您想更加深入的探尋“紙”的秘密,到紙文化博物館來走一走吧。
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紙張的制作過程,跟偉大的紙做一場互動吧,感受紙文化的魅力!
如果喜歡本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下期大城小館,敬請持續關注!
03-19熱文
03-14熱文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