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的事!微信又又又更新了,如果沒加星標的話可能就看不到我們了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京城圈兒】→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接受推送消息~
作者:華人星光
來源:華人星光(ID:hrxg2020)
常聽說,作為中國人,
我們現在的歲月靜好,
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沒錯,
在這茫茫人間有這么一個人,
背負著國家和平的希望,
負重前行70年:
他是中國核事業堅強的后盾,
他是大地安寧背后的守護神。
3月16日,
北京傳來沉痛消息:他走了。
99%的國人從未聽過這個名字:
李德平。
1926年,硝煙彌散大地,
戰火中誕生追光者:李德平。
他家族十分顯赫,
先祖是明朝狀元、
內閣首輔李春芳,
祖父李元宰是北洋政府高官,
父親李繼侗是中國植物學泰斗、
新中國首屆院士。
如此出身不凡,
貴公子偏屢經磨難。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
戰火很快撕裂他平靜的童年。
李德平顛沛流離了三個省市,
初中三年基本沒好好讀過一天書,
高中更是“一天學都沒上過”。
可無論是山洞草地,
還是逃亡離所,
他從來沒有停下過自學。
1944年,
李德平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
次年保送物理系。
在這所“最窮大學”,
也是近代最牛的大學,
他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以知識為盾”,
更在心里,
埋下一顆“真理報國”的種子。
1951年,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
作為原子能研究的基地,
這里云集國內最頂尖的物理精英。
副所長錢三強去清華“挖掘人才”,
一眼就看中時任學校助教的李德平。
清華大學教務長周培源,
對錢三強說:
“你眼光不錯,這人厲害啊,
用舊儀器能搞出新設備,
還能親手吹制玻璃真空泵。”
錢三強一聽這是牛人啊,
直接就把核工業最重要的工作:
輻射探測器研發,
交給了李德平。
俗話說,
吃面包就要從種麥子開始,
而要搞原子能,
就要從建造探測儀器開始。
在這提高國防力量的路途,
輻射探測器研發,
是難以逾越的一道險要難關。
外有西方技術封鎖嚴密,
內是一窮二白毫無資料頭緒。
李德平扛起了一切,
帶著團隊白手起家,
用燒瓶制成水銀擴散泵,
靠舊零件組裝毫安計,
自己吹制試驗所需玻璃管。
1952年,朝鮮戰爭膠著,
美軍疑似在戰場使用放射性武器,
但那會中國還沒有核輻射探測器。
空口無憑,
美軍更加肆無忌憚。
危急關頭,李德平臨危受命,
研制出首臺便攜式核輻射探測器,
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項成果,
為戰場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有了探測數據,美軍迫于國際輿論,
不敢再在放射性武器上動歪心思。
六年后,中國首座重水反應堆啟動,
李德平負責輻射監測,
在荒原之上,
他靠著吉普車改裝移動監測站,
設計出了我國第一套,
零功率反應堆輻射劑監測系統。
那時候,
正值我國原子彈研制關鍵時期,
他取得的成就令大家大喜過望。
因為原子彈試爆成功與否,
最終還是要看監測數據。
數據測試不出來,
國際只會當你是紙老虎,
所謂“原子彈”徒有虛名。
李德平的這套監測系統,
實在是派上了大用場。
1964年原子彈試爆成功,
他第一時間進入羅布泊,
測算輻射沾染區數據。
這些用生命換來的數據,
成為中國核試驗安全的重要基石!
而核工業的路,任重而道遠,
在這條路途上,
要確保科研人員的安全,
輻射防護就是最后的盾牌。
李德平接下了這樣的重擔,
歷經20年艱難險阻,
他硬是拉扯著中國輻射防護事業,
從一片空白到比肩國際。
1980年,
面對國外對國內儀器水平質疑,
李德平自制場效應管,
結果令國外同行都難以置信,
這個從沒走出國門的“土專家”,
在沒有國外的幫助下,
做出的儀器,
竟能和德國專家的專業儀器不相上下。
這件“靜電計神器”,
后來被列為國家科技瑰寶。
李德平(左1)在測量輻射水平現場
這件事之前,
西方主導學術話語權,
很多相關國際重要會議,
根本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因為他們認為,
中國輻射防護“無能人”。
直到李德平的出現,
1985年,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主動將主委一職交給他,
他成為第一位獲此職的中國人。
就職那天,
李德平在聯合國會議上擲地有聲:
“我一定要讓世界輻射防護界,
聽到中國聲音!”
他連任三屆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主委,
經10年努力,
推動中國參與國際核安全標準制定,
主持中美輻射防護合作項目。
在這一領域,
因為有了李德平,
中國掌握了話語權,
變為“規則的制定者”!
1991年,他當選為院士,
三尺講臺,他把自己畢生心血,
對學生傾囊相授,
他說:“世上只有一樣東西。
給了別人自己不會減少,
那就是知識。”
如今,他帶出的團隊,
已成為中國核安全的中流砥柱。
而世上也有一種情感,
它會使人為祖國拼上自己一生。
李德平80歲高齡,
每年要主持審查,
十余項環境影響報告書,
和核安全分析報告。
這位頭發雪白的老人,
他說為國奉獻這件事,
只有一個終點。
2005年,李德平(右1)與《輻射防護》雜志負責同志討論稿件
2020年,
94歲的他榮獲“核工業功勛獎章”。
面對這樣崇高的榮譽,
他說:
“我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
97歲,
他仍關心中國輻射防護研究的發展,
用互聯網和學生溝通,
自學單編程、軟件修圖技術。
2025年3月16日,
李德平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99歲。
照亮中國核工業的一顆星辰,
人生之火永遠地熄滅了。
今日世人當知:
中國國家的安全,
是核工業帶來的庇護,
核工業的后盾是輻射防護,
而中國輻射防護事業的奠基人、
開創者,他的名字叫做李德平。
不辭沉默鑄堅甲,
甘獻年華起高樓。
為國能做一二事,
不惜此身寸骨頭!
他是國家安全的后盾,
他是中國人的守護神!
沉痛送別大國巨星李德平,
他留下的科研和精神財富,
永存!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 自然
“點贊”“在看”支持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